【我与信院的故事】郝艺轩:从书院拓荒到深耕志愿服务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22 18:37:35 点击:

编者按:郝艺轩,男,中共党员,现任晋中信息学院团委志愿服务中心指导教师。自2017年6月入职,先后在书院部、团委工作。现主要负责学校志愿服务相关工作,负责全校专项志愿服务队建设和管理、“三下乡”社会实践以及校外志愿服务基地建设工作等。工作期间,负责的志愿服务活动(项目)、“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工作多次受到国家级、省级表彰激励;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6项、“优秀指导教师”称号3项、荣获完满教育工作突出贡献奖。

这篇稿子我酝酿了很久,来到阿信已有8年有余,心里还是有很多话想说的,但是从起笔这一刻,又不知该从哪件事情讲起,思绪许久,那就从刚来阿信的第一天说起吧。

2017年6月,我入职了书院部,我与阿信的故事从这一刻起有了落笔的第一个字,命运的齿轮就在这一刻,悄然转动。那时的书院,还处在“一无所有”的状态。一切都是新的,新的“简陋”办公室、新组建的学生团队、新的育人体系、新的探索路径……从书院场地改造、软装设计、活动体系搭建再到育人理念的探索,让我倍感压力,但我始终保持着一个“干”的信念,和其他同事、学生共同去探索、打造、完善……

书院拓荒,从零到一的精彩蜕变

从一片空荡的房间到功能齐全的书院空间,从零散的活动到体系化的成长平台,这是我在信院与书院共同成长的岁月。

记得第一次走进无边书院时,那里只有几间简陋的办公室、几张拼凑的桌椅。就在这“简陋”的办公环境里,没有图纸,没有样板,靠着我们的头脑风暴,开始了对无边书院社区改造搭建的第一步。那些熬夜修改方案的日子,虽然辛苦,却成为我记忆中不可抹去的一部分。记得有一次,为了完善书院功能区的设计,一次次的推翻、一次次的重来,连续工作了十几个日夜,最终才确定了设计方案,只为把最好的效果呈现给书院的第一批学生。当看到学生们在精心打造的空间里专注学习、畅快交流,那时所有的疲惫都化为了满足。

活动体系搭建更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只为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书院的“别样”,把最好的活动体系和育人理念呈现给每一位学生。我和其他老师深入研究学生需求,结合书院“责任力”培育核心,打造品牌化的书院文化载体,设计了一系列丰富且有趣的品牌活动。我始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依托,为书院学生送去成长关怀,成为书院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人、引路人。

后在书院部工作时,依托完满教育与书院建设工作重心,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搭建书院社区运动节、书院趣味运动会、“三长”训练营等多种丰富有趣的活动。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展现出的成长与变化——他们从被动参与变为主动策划,从羞涩内向变得自信开朗。那个曾经在公共场合说话都会脸红的学生,在参加了多次活动后,已能从容主持各种大型活动;那些曾经只顾学习的“孤岛”,在书院中变成了无所不能的“六边形战士”

种下种子,静静等待花开的声音

2022年5月,因工作调整,我调到团委志愿服务中心工作。窗外的树叶黄了又绿,转眼间,已过去三年。其实刚接触志愿时,我也有过迷茫与焦虑,但通过不断地学习、探索,直至现在,我可以站在志愿之路上侃侃而谈,带着志愿者走向更多被需要的地方,当所做工作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并得到领导认可时,我想,对于“深耕”二字,我觉得我做到了。

若要问这些年来最珍贵的记忆,不是那些光彩夺目的荣誉时刻,而是那些深夜里还在为某个孩子的梦想而忙碌的身影,是那些在志愿服务中悄然绽放的笑脸,是那些不经意间流露的真诚与善良。

这些年来,我见证了这颗种子如何慢慢发芽、开花。那个曾经因为家庭困难而接受我们帮助的学生,如今已成为专项志愿服务队最负责的队长;那些曾经在服务中累得在返程车上熟睡的年轻面孔,如今已在各行各业继续着他们的志愿梦想。他们眼中的光芒从最初的新奇,到后来的坚定,再到如今毅然决然地要将志愿服务这条道路走下去。这种转变,比任何奖项都更让我感到欣慰。

深耕三载,把每束微光种进日常

时至今日,我见证了爱的种子如何在志愿者心中生根发芽。学生们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在被感动、被治愈、被重塑。从专项志愿服务队数量日益增加到志愿服务基地逐年增长,从简单帮扶到体系化运作,志愿服务已成为信院学子成长的重要一课。那些在养老院里倾听故事的午后,那些在大型赛会中点亮星光的夜晚,那些在社区服务中传递温暖的瞬间,都让我深深体会到“志愿服务从来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温暖的双向流淌”。我记得之前我的学生和我说“郝老师,我突然觉得,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的时候,我知道,在这一刻,志愿服务的意义更加具象化了。

师生相伴,最美的风景是同行的人

如果要问这些年来最想感谢的是什么,我会说:是那些与我同行的师生们。我们曾在寒冬里一起打包物资直到深夜,曾在炎夏中为了一场活动反复排练,曾在挫折时互相鼓励,曾在成功时共享喜悦。这些点点滴滴,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工作关系,变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牵挂。

我常常觉得,自己何其有幸,能够陪伴这么多年轻的生命一起成长,见证他们从青涩到成熟,从迷茫到坚定。而他们,也用最真诚的方式回报着这份工作——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次突破,都让我深深相信,我们正在做着一件无比珍贵的事情。

我深深体会到最好的教育,不是刻意地塑造,而是创造一片肥沃的土壤,让每个生命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奏生长。那些深夜里亮着的灯光,那些活动后满足的笑脸,那些挫折中相互的扶持,都已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记忆。在我的电脑中有一个名为“温暖延续”的文件夹,收藏着毕业生们从世界各地发来的成长喜讯——这些跨越时空的连接,正是教育最动人的延续。

学生有话说:

“在书院学生会的三年,轩哥是刻进我成长轨迹里的重要印记。他说不上是传统意义上严肃的师长,更像个总能看透我心思的朋友,陪我走过了从懵懂小干事到学生会主席的每一步。刚加入无边书院学生会时,我对着繁杂的工作清单手足无措,连组织一场小型交流会都要紧张好久,是我们一起做策划、走流程,用‘没事,我们一起’帮我驱散所有不安;后来接触答辩、统筹活动,我总怕自己能力不够,是他一次次把机会送到我面前,记得那次活动发言时我支支吾吾,是你们笑着说‘没关系,说清楚就好’,帮我梳理思路、鼓励我上台演讲。那些并肩奋斗的瞬间,也成了我最珍贵的回忆。他从不说教,却用每一个行动告诉我,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坚持。如今我能独当一面,能从容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这份能力与底气。感恩遇见轩哥,是他让我明白,原来成长路上,有这样一位‘引路人’,是何其幸运。”

——动医1602班 温帅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当接起电话自己脱口而出的那声‘郝老师’,瞬间将我拉回在信院的日子,在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的日子。轩哥他总说‘马上做’这句朴实的话,如今我越琢磨越觉得珍贵,身教重于言传,从他身上我学习到的从来不只是方法更是思维。作为我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是他在我承接第一次活动时引导我理清思路流程、做好预案处理;在我带领团队时教会我如何凝聚人心、真诚沟通,为我解答疑惑;在活动结束后和各位老师带着我们一件件复盘只为精益求精。毕业后走出校园,他所教会我的处世之道、沉静包容、耐心周到成为我走向社会穿越风雨的方式和底气。亦师亦友,正因有他为我引路,山水兼程方觉风轻日暖。最后感谢相遇的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能成为您的学生,是我的幸运。”

——审计2001班 秦嘉孺

“郝老师在我的大学成长中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在工作中,他总是能发现我们一些细节性的问题而展现出‘严厉’的一面,这便是我对于郝老师的‘第一印象’。但是在慢慢地相处当中我发现,这种‘严厉’的态度不仅确保了活动的完美展现,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责任、敬业与团队协作的真正含义。正是在他的一声声‘批评’之下,我学会了如何在轻松与严谨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面对困难时不退缩,如何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郝老师却像一位亲切的大哥哥。他热情地邀请我们一同参与各种休闲活动,无论是热闹的烧烤聚会,还是充满欢声笑语的游戏时光,亦或是紧张刺激的台球对决,他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与我们打成一片。在与郝老师的相处当中,不仅让我知道了‘想要做好一件大事一定要将每一件小事做好’,更在为人处世和价值观塑造上给予我深远的影响,让我不断成长为一个更加成熟、有责任感的人。”

——数字2102班 孟皓楠

供稿: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