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信息学院第四届“博雅杯”通识素养大赛巅峰对决收官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1-27 12:08:07 点击:

11月26日下午,晋中信息学院第四届“博雅杯”通识素养大赛决赛于多功能报告厅圆满落幕。本次大赛由晋中信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主办,旨在全面展示学生的通识素养与综合能力。活动初赛阶段反响热烈,共征集到基于通识课程的论文、小说、影评、情景剧等各类形态作品262份,最终有21支优秀队伍凭借其出色的作品和表现成功晋级决赛。这些队伍齐聚决赛现场,在赛场上挥斥方遒,尽显青春才华,共同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通识风采盛宴。

参赛选手依次以作品陈述和现场开放性题目作答的形式进行比赛。

万露团队的影评《框架的延续与符号的再生——<寻梦环游记>跨文化叙事策略解析》源自于通识课程《经典电影赏析》中老师所讲的动画电影案例《寻梦环游记》,解析该片以“英雄之旅”叙事框架为基,借符号转译墨西哥文化,以死亡观实现跨文化共鸣,是民族文化创新表达的典范。

段旭敏同学的器物报告《一口火烧藏古今:从驴香器具到文化图腾的演变之旅》以河北驴肉火烧为对象,通过在课程《文化生活与器物》中学到的对于漫长历史中器物的演化逻辑与体现出来人文价值,从食材、工具维度解析,并别出心裁地奉上地方风味小吃驴肉火烧以飨评委,为紧张的赛事增添了一抹独特的地域风情。

刘玉嫦同学通过课程《创意写作》的学习与写作训练,独立完成了小说《狗神》的创作,作品以“狗神”传说为引叩问善恶,藏亲情与良知拉扯,彰显生命尊重与人性救赎。

牛李欣团队的绘本作品《从金石到比特》源自于通识课程《世界文明的历程》,团队的小伙伴们通过水彩与数字艺术相融合的创作手法,构建从泥板到代码的视觉叙事长廊,以色彩哲学与符号系统展现媒介对社会结构的深远影响,展现对数字时代人文传承的深度思索与创新实践。

周志慧团队的心理情景剧《独白: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救赎》,聚焦患者温堇的校园生活,以宿舍为核心场景,借细节与隐喻展现其精神困境,通过他人微小温暖推动治愈,以沉浸式体验传递“微小暖意即前行力量”的内核,照见大学生精神世界。

在开放性试题问答环节中,参赛选手们以敏锐的时代感知、扎实的知识积淀与灵动的思辨能力,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思想碰撞。选手们围绕元宇宙、时间价值、人生价值等多元议题,结合自身经历、热点案例与经典作品侃侃而谈,逻辑缜密且表达流畅,既展现了对前沿趋势的密切关注,也流露了对生活本质的深度思考,充分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的通识素养与青春风采。

耿玮同学聚焦元宇宙数字人生这一前沿议题,提出在全新元宇宙平台选择差异化人设的独特观点。她以网络流行的猫视角直播为切入点,畅谈对海边生活、云南特色习俗的向往,认为数字人生如同“二次重生”,能突破现实局限、丰富多元生命体验,想法新颖且充满生活气息。李雨馨同学围绕时间控制器的使用场景与后果展开探讨。她以《星际穿越》中主角错过女儿成长的剧情为依托,深刻剖析时间变速可能导致的情感脱节与生命体验缺失,思考兼具现实共鸣与人文厚度。田雨晨同学直击当代成功学焦虑,辨析成功与幸福的辩证关系。她指出成功多指向外在成就,而幸福源于内在满足感,强调追求目标时需兼顾内心幸福,才能实现真正成长,见解深刻且引人深思。

远景学院副院长张素英老师对各位选手精彩表现做出点评,她指出在评审过程中看到了选手们的巨大进步,从2022年启动时选手们更多讨论作品本身,到如今学生作品能真正联结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正是通识教育作为“生命与情感教育”的核心使命。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通识教育的价值,正是过滤掉知识的表象,留下对生命、情感与生活的深刻联结。

经过激烈角逐,本届比赛最终决出一等奖五名、二等奖六名、三等奖十名,张晶晶老师、张素英老师、郭可心老师与刘瑜晴老师分别为获奖选手颁奖。获得一等奖的同学们将代表学校继续参加三校联赛。

大赛尾声,通识教育学院执行院长、通识教学部主任张晶晶老师总结发言。她回顾了本次通识素养大赛的各个环节,从参赛作品形式、作品议题和作品的展示与呈现等几个方面总结了本次大赛。她指出,本次大赛作品形式更加多元、作品议题更贴近社会发展、选手的作品展示和与呈现也更真诚,这些都充分展示了我校通识教育带着学生阅读、思考和创作的成果。最后,她祝贺所有参赛的同学在备赛过程中获得的进步,因为成长远比成绩更重要。

学生参赛感悟

“参加通识素养大赛,是一次跳出课本、重塑认知的成长之旅。赛前准备时,我从生活场景中挖掘经济学灵感——超市促销的价格歧视、共享经济的供需平衡,这些日常现象经理论拆解,成了答辩作品的核心素材。这让我明白,通识素养从不是书本知识的堆砌,而是用跨学科思维解读现实的能力。此次比赛让我打破学科壁垒,懂得用经济学思维审视生活,更明白通识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石。它不仅是一次赛事体验,更是一场关于认知与能力的全面蜕变,为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注入了全新动力。”

——远景学院 尹智弘 王嘉顺

“参加这次比赛,于我而言,是一次将教科书上的经济学原理与现实世界相连的奇妙旅程。研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当‘交易成本’‘产权界定’成为解决AI创作问题的关键,我真正领悟到经济学作为思维方式的强大力量,它赋予我们穿透复杂表象、直抵问题核心的洞察力。同时,这份经历将激励我始终以经济的眼光,关切并思考时代的脉动。”

——商务英语学院 赵卓琪

“参加通识素养大赛,是一次跳出课本、重塑认知的成长之旅。赛前准备时,我从生活场景中挖掘经济学灵感——超市促销的价格歧视、共享经济的供需平衡,这些日常现象经理论拆解,成了答辩作品的核心素材。这让我明白,通识素养从不是书本知识的堆砌,而是用跨学科思维解读现实的能力。此次比赛让我打破学科壁垒,懂得用经济学思维审视生活,更明白通识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石。它不仅是一次赛事体验,更是一场关于认知与能力的全面蜕变,为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注入了全新动力。”

——淬炼商学院·国际商学院 帅佩沛

“参加通识素养大赛,是我求学路上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备赛时的深度探索,赛场上的思维碰撞,知识整合与心理剧的沉浸体验,都让我收获了宝贵的成长,也让我深刻体会到通识教育的真正价值。通识素养,是照亮人生道路的明灯。它教会我以跨学科的视角观察世界,用共情的能力理解他人,用理性的思维解决问题。未来,我愿以通识为舟,在知识的海洋中持续探索,在情感的共鸣中不断成长,让这束光,照亮更多未知的可能。”

——淬炼商学院·国际商学院 李燕琪

供稿:通识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