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书院读大学

位置: 首页 我在书院读大学 正文

梁越:脱下军装读大学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23 15:46:46 点击:

梁越,男,山西介休人,1999年1月生,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数字媒体技术2309班,(杏花书院)学生。退伍之初的梁越沉默拘谨,对校园里热闹自由的一切都感到不适应,歌手大赛成为他开启自信之路的第一步,“小萍爸”、“刘炼师傅”、新生晚会主持人……通过一个个角色,他终于重拾自信。

454D9

退伍后,我回到信院继续学业。与规规整整、纪律严明的部队不同,校园里的一切都新鲜而热闹,让我这个习惯了沉默度日,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小兵”很不习惯:参与活动时,正襟危坐的我在同学们当中显得很突兀;与朋友一起吃饭时,对方不动杯子,我也不敢喝水;遇到老师,我双脚并拢,立正站定,上半身微微前倾,几欲用洪亮的声音喊出:老师好!而身边同学只是轻松地与老师招了招手……这一切,都让我在群体中显得格格不入。

我非常渴望体验大学生活,比如轻松自在地与人交谈、活力四射地参与各种活动,也想变成充满自由与激情的人。


歌唱得很好!

我希望能够改变自己,想先往前走走试试看。

一天,学生活动中心前的海报吸引了我:音乐剧团招新了!虽然不知道音乐剧具体是什么,但我想跟声乐应该也差不多吧。从小我就爱唱歌,在部队时,隔三差五就代表班级献唱,现在碰到了熟悉的项目,我得体验体验!

没想到,这成为了我在信院重塑自信的起点。

我选了自己的拿手曲目——林俊杰的《美人鱼》作为面试曲目。我觉得唱这首歌对我来说,就像呼吸一样简单,因为在部队里不止唱过十遍了。

33D35

到了选拔时,尽管很紧张,但毕竟有以前的底子,还是让评委老师听出了唱功。当我忐忑不安地唱完,老师们竟微笑着交流说:“挖到宝了!”这让我一下子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在部队时,训练排名就是一切的指挥棒,从来没人关注我唱歌这种事儿,更别说得到赞赏了。

顺利通过面试后,老师又推荐我参加校园歌手大赛。于是,我懵懵懂懂地站上了舞台。

比赛第一轮,我就碰到了“硬茬子”,听说对手有一个响亮身份——“音浪社”社长,我的心顿时凉了半截。“音浪社”是校园里很出名的歌唱社团,成员们常在学校各大晚会和活动中献唱,我想社长的实力绝对不容小觑。刚登台就碰上这么个对手,心里不觉产生了些许自卑。

967F

这种心理状态不自觉地影响了我的现场表演,再加上本来就紧张,上场时,我的手心全是汗,话筒一个劲儿地打滑。别人都是越唱越放松,我却越唱越紧张。赛前,我特意穿了一条宽松的裤子,本来为了舒服点,没想到充分暴露了我的情绪——双腿不受控制地颤抖,宽松的裤腿也跟着晃荡,在舞台上特别明显。我试图摁住腿,可是越用力,抖得越厉害。歌都唱一半了,我却还在抖。我一边胡思乱想一边寻找旋律,更糟糕的是,耳返好像出了点问题,音乐节奏和自己的声音变得断断续续,一切只能凭感觉。好在这首歌是我的拿手曲目,不至于唱错。

随着歌曲进入高潮,我的声音也逐渐放开。这时,我听见台下的观众,有人轻轻地跟着哼唱,还有人举着手机记录这段表演。

“进入下一轮的选手是…………梁越!”忐忑不安等待结果的我,听到主持人宣布消息,倒吸了口气,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竟然晋级了!

甚至,当第二轮、第三轮结束之后,我竟然拿到了这场比赛的亚军!这意外之喜让我觉得像中了彩票。站在领奖台上,我感觉像做梦一样。几周前刚接到比赛通知时,我根本不敢想什么名次,心里想的就是重在参与,没想到竟然能拿到这么好的成绩!那一刻,我心里好像有什么不一样了——在部队我也唱,但从没人欣赏,而在信院,却有成千上万的人为我鼓掌,甚至,同学向陌生人介绍我时,也会加一句:这是梁越,歌唱得很好!这让我萌生出一个念头:好像自己也挺行的?


你演得真像我爸!

在音乐剧团,我的第一个挑战是饰演《爱的飞行日记》中的小萍爸。音乐剧需要唱,还要演、要跳。唱歌问题不大,可演戏、跳舞我从来没做过。放在以前,我或许真得掂量掂量,可得了校园十大歌手的称号后,我觉得自己有点实力,也有信心迎接新挑战了。

我的一场重头戏是与女儿小萍发生争执。我因妻子亡故,所以极其疼爱女儿,可小萍正处于青春叛逆期,非要走亡妻的老路,我极力反对,她却执拗不听劝,于是我们爆发了冲突。

说实话,我已经习惯了部队里的一切行动听指挥,训练的一招一式都有标准规范,就连吃饭、睡觉、穿衣叠被这种日常生活也有固定要求,实在不怎么需要自由发挥,所以我不太适应这种没有具体要求而需要自己发挥的任务。

回到宿舍,我仔细揣摩剧本,再想象平时看的电视剧,反复琢磨了几天,我渐渐有了思路,父亲对女儿更多的是亲情和爱,责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如果只演绎为生气,就会机械。于是,我模仿电视剧中父亲老态的形象,佝偻着背,时不时叹气,再试着将这些复杂的情绪融入台词当中,提到亡妻时就将气息压低,词讲得沉痛又缓慢,当小萍与我争辩,我又焦急地提高音量。

让我高兴的是,排练中,大家看到我的演绎,都觉得非常好。

A7D1

演出结束后,大家给了我们热烈的掌声。对手演员也夸我演得好——“女儿小萍”靠在我肩膀上,我感觉到她的泪滴往我胳膊上。她边说边哭:“越哥,你演得真像我爸!”

大家的反馈让我非常开心,于是,又一鼓作气开始排练第二部音乐剧《风起形意》。这次我饰演的是拳馆师傅刘炼。

说实话,对于打拳,最初我根本没有当回事儿,毕竟,对于有过军旅生涯的我来讲,打拳应该没有什么难度。但当我一套军体拳过后,老师却说我打得“太干”。

看到我不知所措的样子,老师带着我加入了校武术队,向形意拳老师一招一式地学习攥拳、横拳、劈拳、抱拳,并将舞蹈元素融入其中,一点一点地教我。

12880

这对于习惯了军体拳刚猛的我来讲,形意拳并不容易。一遍遍打下来,老师却一直说我打得刚劲有余,缺少飘逸之感。每次排练完,我都满头大汗,身心俱疲,可是我越用力,越是差点意思。这让我很丧气,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之前是不是自信过了头。

老师看到我垂头丧气,一边修改动作,一边鼓励我。彩排时,他就站在我舞台的侧后方打拳,我在镜中看到李老师的身形潇洒自然,动作收放自如,很是羡慕,就把他的动作录下来,回头拿着录像视频反复琢磨。我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观察每一个动作的细节。慢慢地,我开始找到窍门——原来,老师出拳并不是匀速的,而是有快有慢,这才有一种刚柔并济的节奏感!

123E5

为了能够熟练这种感觉,我改掉了午睡的习惯,几乎是从早打到晚,彩排时只要没有我的角色和台词,我就在一旁专注地打拳。终于,量变引发了质变,我闭着眼脑海中都能浮现老师的示范动作,哪里出拳快,哪里出拳慢,哪里是落点,哪里是爆发……再加上表情和眼神,好像真的像那么回事儿了。

北京的演出结束后,同行的领导告诉我们,他身后坐了两名其他高校的观众,起初对我们的表演指指点点,评价很是一般,但当听说我们不是戏剧或表演专业的学生,再看我们的表演时,那两人直接口风一转,对我们赞赏有加,直夸非专业学生能做成这样很是厉害。我听了非常自豪。


两万观众为我喝彩

来到信院的两年,我参加了大大小小多次表演。面对过成百上千的观众,大家的掌声和欢呼让我越来越自信,可以说,是信院的舞台改变了我的沉默和拘谨。

本以为《风起形意》这部剧已是我的收官之作,没想到9月份,我又迎来了新的挑战——老师给我电话说:“梁越,学校这次的迎新晚会需要一个主持人,我觉得你很合适,你来吧!”

我当即懵了,本能地想拒绝:“老师,那可是两万人!我没当过主持人啊!”没想到老师一句话就让我哑了火:“你入校之前参加过歌手大赛嘛?还是当过音乐剧的主演呢?最后不都挺成功?马上就毕业了,不想再挑战一下新‘角色’吗?”

老师一提醒,歌手大赛和音乐剧排练时的一幕幕场景像电影镜头一样开始在我脑海中回闪。对啊,哪个挑战不是第一次?最后不都成了吗?老师既然认为我可以,那我有什么理由不试试呢?我不就是想体验生活,丰富人生吗?这大好的机会我一定要抓住!

接下来的整个暑假,我都在为晚会做准备。我反复看主持稿,对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反复斟酌。我站在镜子前,眼睛看着镜子里面的自己,调整自己说话的语气和节奏,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从开场的问候到结束的祝福,每一个细节都不敢放过。

晚会开始了。我稳步走上了舞台。看着场内人山人海,蓝色的荧光棒像是天上的星辰,汇成一条条“银河”,那一刻,令我奇怪的是,预期中紧张感并没有出现,相反,我竟多了一丝期待。

157BC

后来,我经常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大家一轮又一轮的掌声,就像一股股的波浪,涌向我的心间。我从来没有想到,当初那个沉默、拘谨、甚至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点害怕的我,能收获今天的荣光。毕业在即,我想把握住这所剩无几的校园时光,去体验新角色,感受新事物,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