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信院的故事

位置: 首页 我与信院的故事 正文

周立萌:我爱你,阿信!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5-30 13:15:03 点击:

编者按:周立萌,电影评论中心教师、电影协会指导老师、无边书院异科导师、电影商务产业学院项目导师。硕士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主讲课程《从小说到电影》、《电影鉴赏与评论写作》。荣获第八届“三晋·光影杯”全国大学生电影评论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第七届 “三晋•光影杯”山西省大学生电影评论大赛海报大赛优秀指导老师、2021-2022学年学生社团年度优秀社团指导老师、2022-2023学年优秀异科导师、第一届“博雅杯”通识素养大赛优秀指导老师、第二届“春华秋实”通识课大赛优秀指导老师、2022年度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2023年“梦想与实践”教职工读书演讲比赛三等奖。

夜色为笔,星光为墨,坐下来回忆我和信院的故事,思绪如同流转的星河,无法停歇。校园里,青春与知识交织成绚丽的画卷,映射着每一位学子的梦想与激情。而我,作为这片热土上的一名教育者,肩负着引领与陪伴的使命,怀揣着对教育的无尽热爱,踏上了这漫漫征途。从初涉通识教学的疑惑与探索,到在电影评论中心的深耕细作,在阿信之家热血成长,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惊喜,每一刻都浸透了真情与希望。在这条路上,我与学生们一同求索,共同蜕变,用心血浇灌理想的花园,见证着每一朵花的绽放与芬芳。

在通识之路勇往直前

作为师者,最重要的一个职责是“解惑”。然而,对于《从小说到电影》这门课程,刚开始我自己却有很大的困惑——既然学校没有影视专业,为什么要让所有学生必修这门课程?如果要讲,为什么不选择对学生来说更容易的话题,而要选择这样一个复杂的角度?面对那些勇于质疑的学生,当他们直接向我抛出如此尖锐的问题,我该如何“解惑”?虽然心中存疑,但是我还是竭尽全力进行教学创新,想方设法让学生最大程度理解我所讲述的知识。

为了让课堂活跃起来,我采用了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化身“领读人”,鼓励他们勇敢地走上讲台,组建团队发挥所长,用最有趣的方式传达自己的理解与洞察。这样的课堂改革并不容易,想要保证课堂效果,我需要做得更多。课前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反复打磨内容;课中要把控课堂动态和节奏,及时给学生合适的引导;课后要搜集反馈意见,总结经验,迭代课程设计。事实证明,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同学们给了我很多惊喜,有的同学召唤了一群小伙伴制作道具上台表演《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经典“点灯”场景,有的同学展示了《嫌疑人X的献身》手绘作案地图并分析了犯罪心理,有的同学讲解了《降临》中的费马定律和外星人语言结构,有的同学则发现了《让子弹飞》中暗含的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奥秘。

就在某个时刻,我顿悟了,曾经的困惑烟消云散,我明白了这门必修课的意义——它饱含了学校的“责任与爱”!学生在这样的课程中,既能够突破专业限制,获得跨学科视野,又可以扩展认知维度,开启智慧,不论是对未来的工作还是生活,助益不可估量。接下来,学校开启了更加先锋的“双师授课”教学改革,这不仅印证了我的理解,也让我在通识教学之路上更加勇往直前。在上海“博雅计划·2023年通识骨干培训会”上,我与通识教学部的赵云老师进行了主题为“探索边界,向死而生——从小说到电影《降临》案例分析”的双师授课展示。这次分享会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通识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课堂可以突破传统的单向“灌输式”,走向全新的双向“对话式”,可以打破专业的单一性,走向跨学科的丰富性。

于是,当有机会开设一门全新的课程《电影鉴赏与评论写作》时,我把自己对于通识教育的理解充分融入到了从教学大纲到教学方法的设计中。这门课程的核心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写影评,而看电影是让学生学会写作、看见世界、认识自己的最佳方式。大多数同学有写作焦虑,在他们看来,“写作”等同于“写作业”,是一种为了通过考试的义务。在学校的巨幕电影院中上课,给了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刺激,精彩的电影让他们有了分享与表达的欲望。我开发的游戏式影评写作工具解决了学生的痛点,观影子弹笔记、便利贴头脑风暴、大纲思维导图都引导他们感受到了写作的魅力和价值。

我会在课堂上利用最新的电子软件,帮助同学们提高写作效率;我力图从社会、商业、文化、哲学等不同角度打开学生的影评视野;我还鼓励同学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兴趣爱好,写出最独特的影评。当收到一篇篇虽稚嫩但充满真情实感和犀利观点的影评,我由衷感叹通识教育“让人成为人”的价值理念,也更让我明白,学校所要培养的,不只是维持社会运转的“螺丝钉”,而是拥有崇高灵魂的“完满的人”。

在完满之园真情浇灌

相信每一位第一次来到阿信的人都会被热烈的校园气氛所感染,我也不例外。这里是一座充满生机的花园,每一朵花都在“友好地为所欲为、放肆地野蛮成长”。而我作为这座完满花园中的园丁,最大的乐趣就是去发现每一朵花的不同,用自己的真情浇灌,让这些花儿去绽放出独属于自己的色彩。

我所在的部门电影评论中心是学校的特色部门,日常的工作除了完成一些电影类通识课程的教学工作,还需要策划组织大量的电影类完满活动,让全校的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电影、感受电影、热爱电影。为了提高活动质量和充分挖掘每一位同学的特长,作为电影协会指导老师,我将学生社团的组织形式进行了革新,建立了“公司式架构+项目活动小组”的结构。

具体来说,每一位同学既属于某个专职部门,又属于某个活动项目小组的成员。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一位同学不必因为自己是文案部的,就能只能撰写稿件。在活动小组中,所有的同学都为了活动能顺利开展而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工作。“公司式架构”力图与社会所需要的工作岗位相匹配。在部门中,学生不仅拥有归属感,更能收获实打实的职场技能提升。而“项目活动小组”则更强调结果导向,可以让学生内部更灵活地流动,强化学生的责任感,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我十分享受成为活动小组中的一员,与同学们并肩作战。有时候,我会和学生一起坐在电脑前排版公众号,丝毫察觉不到夜幕早已降临;有时候,我会与同学一起拿起画笔设计海报,沉浸在美术的世界中无法自拔;有时候,我会悄悄来到摄影同学的身旁,与他们一同捕捉精彩的活动瞬间;有时候,我会和小伙伴们运送活动物资,齐心协力推着货车穿梭在校园中;有时候,我又会成为一个知心树洞,倾听孩子们最真切的心声……这些,也许就是作为老师最幸福的时刻,我用真情换来了同学们的信任,我用陪伴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我在守望中与他们共享闪耀。

“最后一名入围的选手是——”坐在台下的我,紧张地捂住嘴巴,仿佛连呼吸都停滞了。“王广萍同学!恭喜王广萍同学!”我抱头痛哭。泰山科技学院青未了剧场,掌声雷动,奥斯卡星光之夜“跟着老师去奥斯卡”终选赛热血翻滚!我脑海中一下子涌现出了与广萍在一起的无数个画面,我亲眼见证了她从我的课堂学生到“信随影动”公众号运营者,从“社团生日会”活动策划人到电影协会社长,从校园影评人到奥斯卡之星的全过程。那一刻,我甚至有些难以置信,短短几年时间,广萍就从一个总是喜欢躲在刘海儿后面的羞涩女孩,变得如此坚定、勇敢和自信。在美国的旅程中,她积极承担宣传统筹工作,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推文和拍摄的计划。她还在很紧张的行程中,挤出时间给我打电话,乐此不疲地分享在奥斯卡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在电话那头的我,既欣慰又感动。虽然隔着千山万水,但是我们的心连在一起。

每当夜幕降临,星辰璀璨,我会感激这份职业带给我的无尽光芒。这份工作不仅仅是职责,更是一种使命,一种持续给予并且收获更多的旅程。在这旅程中,我深知,每一个学生的光芒都值得被世界看见。王广萍是我众多学子中的一朵绽放的花朵,相信未来我还会在这座花园中见证更多奇迹的发生。因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故事都是一部独特的史诗,他们的每一个微小转变都在我的心田种下了无限的荣光和希望,从羞涩的萌芽逐渐成长为坚韧的大树,他们的成功和进步是我教育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在这片被热情与创造力润泽的土地上,完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灵魂的碰撞和生命力的激发。这种教育的力量,塑造了一个个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青年,也深深影响了我,让我每一天都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价值感和意义感。

在阿信之家热血成长

学校“四位一体双院制+特色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培养了完满的学生,更浸润了完满的老师。2022年,我成为了商务英语学院34名学生的异科导师,这项工作要求我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同学们提供更加常态化、个性化、多样化的育人服务。我是一个兴趣爱好很多的人,痴迷于电影、摄影、手帐,喜欢唱歌、演讲、画画。上学时,这些爱好不得不为学习让位,毕业以后,这些兴趣又不得不为谋生让位。我总是说,在阿信工作是一件极其幸福的事情。在这里,我所有的兴趣爱好有了充分施展的舞台,现在,它们不仅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更成为了我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石。学校有上百个不同的的书院空间作为异科导师活动的阵地,每一座书院也都有独特的关键词对应育人成效中的核心能力。我和学生的足迹遍布书院各个角落,而在那些守望和陪伴孩子们的时间里,也记录了我的成长轨迹。

在书院,我提升了鉴赏力和创造力。2022年的一个夜晚,我亲手绘制了电影评论中心和电影协会的logo,创造了“影儿”与“话多”这两个人物形象,并在后来的许多个夜晚,与同学一起为它们注入了更多的色彩和生命。它们频频出现在海报、桁架、宣传册、明信片、徽章、笔记本上,我们的公众号“信随影动”也成为了更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宣传媒体。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美术、设计、排版技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在书院,我拥有了思辨力和专注力。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下,我有机会参加了一系列数字化办公软件的培训。如今,从财务采购报销表格,到各类活动、影评大赛电影院使用数据的统计,全部实现了在专业数据库软件VIKA中进行统一高效管理。我还向老师和同学们推广最先进的AI工具,不论是大模型Chat GPT、Claude、NewBing,还是专注于细分领域的各类小模型,我都积极尝试,分享使用心得,制作学习教程,让工具真正提升生产力。

在书院,我加强了表达力和故事力。我喜欢在热闹的校园生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或许是校长共膳、大咖讲座和围炉夜话中的主持人,又或许是达人秀、辩论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中的评委;或许是“梦想与实践”演讲比赛中的演讲者,又或许是“我在书院读大学”项目中的采访者和主笔人;或许是书院生日会和颁奖晚会上的表演歌手,又或许是异科导师和社团指导老师分享会上的主讲人,我用自己的声音和文字表达着对完满教育的坚守,用真实的故事和经历述说着对阿信的浓浓的爱。

如同董事长在《梦想与实践》中所言,“如果我们认同自己的信念,则工作不再是重负,而是享受,恰如一趟愉快的旅行,路途的漫长反而添加了风景。”在通识教学之路勇往直前,在完满之园辛勤浇灌,在阿信之家热血成长!在阿信的每时每分都在积累我的知识、阅历和智慧,在阿信的一点一滴都构成了我的能力!这里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是一艘先锋的帆船,是一个魅力的舞台。我爱你,阿信!

学生有话说: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在信院与周老师的相遇、相识、相交,可遇不可求,如沐春风。缘起《电影鉴赏与评论写作》这门通识课程,在精致的课程内容设计、颇具美感的幻灯片、精心选取的电影赏析片段和令人大开眼界的拉片幕后,隐藏着周老师对教育的热忱和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随着课程推进,我对周老师的认识也更加深入。周老师不仅对各种电影理论了如指掌,更能循循善诱、将心比心,以平等对话的形式活跃课堂,同时还能hold住全场,引导我们深入思考,爱上电影,爱上电影理论,让人欲罢不能。‘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周老师不仅是学习上的良师,还是生活中的知心好友,是以发自灵魂的真诚热爱照亮我的引路人。在周老师的鼓励下,毫无经验的我鼓起勇气,参加了第八届‘三晋·光影杯’全国大学生电影评论大赛。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即使是在假期,当我遇到问题和烦恼时,周老师总能抽出时间,有求必应。在她一遍遍不厌其烦的指导、打磨下,这篇影评最终才能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感谢周老师!她真正让我明白了‘路,只要不停地走,就有数不尽的风景’,让我切实体会到了通识教育的魅力和乐趣。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得此良师,三生有幸!”

——远景2201班 王偲嘉

“大学初阶段迷茫时期遇到一个亦师亦友的老师真的很幸运。我与周老师的相遇在共同热爱的电影里,在共同奔赴在信院的旅程中。初入电影协会,我的想象力还是天马行空的稚嫩,对写作还是有毫无头绪的排斥,对完满教育还是怀着想试不敢试的徘徊。那天的晚霞很美,或许是信院风景总是让人着迷,或许是第一次遇到了那么生动有趣的老师,或许是大学以来第一次被老师那么肯定,我的想法犹如像风筝线牵引着落到了实处。‘To you——写给电影的一封信’‘国际文化交流节——观影·瞬息宇宙无限人生’等等活动策划组织,让我在忙碌中感受着想法成真的快乐。第一次临危受命写‘致电影的十四行情书’活动稿,老师的真情和鼓励让我迷上了这种用文字表达对电影热爱的感觉。作为电影协会的社长,面对发言分享的场合,我还是下意识想逃避。周老师耐心帮我改稿、划分大纲关键点、告诉我演讲的技巧。当我的表现得到肯定后,我更加庆幸自己遇到了周老师,无论是工作交流,还是生活谈心,都有她的陪伴。”

——行管2202班 刘雅君

“何其有幸在阿信遇到周老师!她是我大一时《从小说到电影》的老师,大二时《电影鉴赏与评论写作》的老师,是我们社团的指导老师,也是我们最爱的周老师!在课堂上,她是带领我们走进电影世界感受电影魅力的老师,在生活里,她是和我们并肩作战的伙伴——和我们一起策划组织完满活动,一起在办公室加班到深夜,一起搬运活动物资,一起装饰办公室……除此之外,周老师更是是我完满成长路上的见证者和引路人。从大一初入信院的懵懂迷茫再到大二成为电影协会社长,再到大三成为奥斯卡之星,我成长的每一步周老师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和鼓励——教我撰写新闻稿、拍照、公众号排版、剪辑、简单的设计。教我如何做好社长,策划组织完满活动。在奥斯卡之星选拔时全程陪伴、鼓励着我们,从深夜彩排再到成为奥斯卡之星的相拥而泣——周老师总说‘相信你自己,一切都可以!’她带我走进电影,了解电影,爱上电影。她也总能在我抓耳挠腮不知道怎么办,遇到困难,遇到问题的时候给我答疑解惑,帮我解决分析问题。在阿信的这三年里,感谢有周老师,让我觉得我能行,我也能够成为完满路上一个闪闪发光的人!”

——英语2102班 王广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友者,所以相辅相成共进也。周老师既是良师亦是益友。与周老师的相遇恰逢其时,又相见恨晚。周老师是一位深谙艺术与哲理的智者,每次和周老师交流都是对我思维的一次升华,周老师的每一次点播,不仅能拓宽我对电影美学的认知边界,还能让我的影评写作更加富有逻辑。在周老师的支持下,我加入电影协会,有幸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在学术和完满的海洋里并肩航行,共同感受电影的魅力。难以忘记,在‘奥斯卡星光之夜’,周老师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演,用悉心的指导,让我得以在青未了的舞台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一路披荆斩棘,拿下‘奥斯卡之星”’。而在我陷入自我怀疑、信念摇曳之际,周老师的鼓励就如同破晓的第一缕阳光,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让我重拾自信。感谢周老师对我的鼓励和帮助。良师益友伴征程,启迪心灵指路明,岁月悠悠情未老,感恩相遇在人生。”

——金融2001班 张宇萱

“漫游于校园之间,得遇知音心畅欢。初见周老师,那是在一堂选修课中,她的教学风格生动有趣,让我初次领略了电影知识的无穷魅力。周老师不仅传授了我诸多分析问题的方法,更在我参加海报设计大赛时,成为了我的指导教师。在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学会了从构思到排版,一步步将创意化为现实的过程。她不仅是首位慷慨赞扬我和我作品的老师,更是我心灵的救赎者。这让我暗下决心,加入电影协会,成为这个温馨大家庭的一员,而我与周老师的友谊也就此启程。在大三的第一个学期,周老师鼓励我接手电影协会设计组的工作,这对我而言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在她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协调设计与实际需求,也懂得了如何反思与解决问题。在今年,我也有幸加入‘第八届三晋光影杯全国影评大赛’的组委会,负责大赛宣传物料和各类衍生品设计。看着我设计的作品,一个一个变成实物,别提多有成就感了。与周老师共度的时光总是充实而快乐,我们会在办公室里埋头苦干一整天,回宿舍的时候总是披星戴月,却从未感到疲惫,因为每一次的努力都收获了满满的成果。周老师她总是以她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我,她的真情将成为我人生中永恒的财富。”

——数媒2101班 廉晨菲

“很幸运可以成为周老师的异科导师学生,于我而言,老师是亦师亦友的存在。老师是一个很亲和的人,而且是一个很高能量的人,我会不自觉的被老师的能量感染,让我也充满能量。在我心里迷茫的时候,老师也会很耐心的开导我,每次和老师聊天都会让我豁然开朗。我觉得周老师更多时候像我的朋友,可以尽情地和老师分享的烦恼和生活中的趣事。同时,老师的异科活动也很有趣,可以让我从中获得快乐,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记忆。”

——英语2203班 弓月鑫

撰稿:周立萌

图片:周立萌

供稿:电影评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