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王绍燕,女,毕业于兰州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7年9月入职信息学院,现任创意写作学院教师,副教授。主要讲授《创意写作》《修辞与论理》《300年来的世界文学》《大学语文》等课程。担任商务英语学院异科导师工作、担任杏花书院项目导师。就职以来,除担任日常教学工作外,主持省级教改课题一项,主持校级教改课题一项,出版专著一部,发表数篇与教学相关的论文,作为团队成员获山西省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入职十五年,见证信院发展
让时光回到十五年前,9月的一天,王绍燕老师来到信院报到,成为这所新生院校的一名老师。那时的信院还在榆次,校园不大,聚集一群热爱教育事业的年轻人。三年之后,信院在太谷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立校区。两栋教学楼、几排宿舍楼、一座食堂就是当时校区的主要建筑。新的环境让年轻的王老师觉得有点脚忙手乱,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需要解决住宿、吃饭等等个人问题。但很快,信院的校园氛围吸引了王老师。在信院,王老师听了人生第一次的演唱会,在名人大讲坛中聆听到王立群、于丹等学术大咖的精彩演讲。这让她觉得信院是一所活力满满的学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2013年学校成立了特色部门——创意写作中心(后更名为创意写作学院),中心开设的课程与王老师的专业相吻合,王老师很快成为创意写作中心的一名成员,部门引进作家老师来上课,让王老师觉得这对于自己专业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作家老师丰富的创作经验和独特的授课方式,让王老师开始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尝试和改变教学方法。把自己擅长和热爱的当作工作来做,对她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2020年底,学校在山西省内首批完成转设,“四位一体双院制+特色模块”的育人模式吸引更多的莘莘学子在信院开启自己的大学生活,招生人数呈稳步上升趋势。王绍燕老师欣喜地发现,自己所带过的学生,很多都发展很不错,有自己创业开公司的、有考研深造成为博士的,还有毕业回归母校成为同事的……这让王老师觉得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给那些高考中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同学提供了更好的成长平台,信院帮助他们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这是王老师作为一名信院人倍感欣慰的地方。
十五年的时光,信院从2000余人招生规模发展到今天拥有2.2万余名在校生的办学规模,从一开始略显荒凉的新校区到今天建设成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校区,学校的快速发展更让她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对未来充满期待。十五年的时光,学校也让王老师的人生更加完整,在这里,王老师也找到自己人生中的伴侣,有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家庭,可以说,信院和王老师,他们见证了彼此的成长。
用心教学,让学生学会思辨
讲台上的15年,我们看到的是王老师身上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教学工作的潜心钻研。王老师主要讲授的是通识课程,她将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作为授课的主要目的,为了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辨能力,她尝试了多种教学手段。在面对非专业的同学时,课堂教学中她会举一些大家熟悉的贴近生活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并还会播放与课堂相关的视频,理论结合实例进行详细讲解。王老师也会在课上会鼓励同学们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让同学们学会“淘金式”学习,锻炼独立思考和勇于表达的能力。同时,在面对不同专业的班级时,她也会根据班上同学们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调整授课方式,让同学们更容易集中注意力,理解课堂内容。



担任导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在担任学校全生异科导师期间,王老师悉心关注学生所需所思所想,在异科活动开展过程中积极传达学校设立全生异科导师制的目的和意义,确保同学们理解制度内容。王老师也会根据学生需求积极开展异科导师的各项活动。在与同学们相处过程中,王老师通过破冰游戏、DIY涂鸦、大咖阅读、分组交流、参与完满活动、主题讲座、线上互动等丰富多彩的异科活动拉近了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确保同学们在异科导师引导下发掘自己身上的特质。临近考试、毕业季等节点,王老师也会并积极转发各类考试、招聘等信息,帮助同学们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寻找方向和目标,切实帮助学生缓解学习焦虑,帮助学生做好生涯规划。与学生们相处的一年多时间里,王老师谈道,“这些小同学都还是二十岁左右的年纪,作为老师,其实我更像是她们的大姐姐,我会尽心尽力给大家答疑解惑,也会关注每一位同学的身心健康,希望在她们的大学时光里,我能够成为她们的知心朋友、人生导师。”



助力完满,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王老师在教学工作之余,根据学校提出的“四位一体双院制+特色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会积极参与书院开展的各项活动,曾多次担任书院和学校辩论赛评委,在辩论赛中通过现场点评、赛后分享提升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在学院举办的系列讲座中,结合自己的学科特色,为同学们提供专业的辅导,同时,在学院担任项目导师期间,王老师会定期与同学们分享文学大师的创作人生,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文学的魅力,爱上文学。学校一直以来举办的“信息产业大咖传记阅读计划”,王老师带领学生积极参与,沉浸式阅读,与大咖对话,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同学们的商科思维。
作为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15年,学校为她提供了展示自我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让她体会到信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也让她从一个青年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这种双向奔赴的选择,实在是一段妙不可言的缘分。往后的时光,是王老师与信院的下一个十五年,让我们一起见证这场坚守与幸福。

学生有话说:
“何其有幸,在信院与王老师相识!讲台上她从从容容,入情入境,理论与实例结合,所讲内容深入浅出,课堂上,她毫不吝惜对我们的鼓励和赞美,善于在课堂中抓住一切良机,给予我们极大的鼓励,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大胆表现,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高尚的品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她的《创意写作》课让我打破惯性思维,学会用真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她的《大学语文》课,让我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学的独特魅力,让我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谢老师在课堂上的用心付出与教诲,让我的大学学习生涯更精彩。”
——英语2308班 张璐璐
“大学期间,有了异科导师的陪伴,这是一段全新的体验。我向老师请教了很多关于就业和职业规划的问题,她很耐心地给予了我建议和指导,并分享了她自己在职业生涯中的经验与教训。通过与导师的互动,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并且明确了接下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导师活动,不仅个人成长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还有了很多新奇的校园生活体验。与导师的交流和互动使我学会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与其他参与活动的同学的交流也拓宽了我的视野,我更加开阔和自信。”
——英语2319班 赵青枝
撰稿:王绍燕
图片:王绍燕
供稿:创意写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