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孙晶,中共党员,讲师,毕业于山西财经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21年4月入职晋中信息学院,现任商务英语学院行政主管,兼任学院就业创业办公室主任,VOC翻译社指导老师。入职以来,承担了《商务英语阅读》《英语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等课程教学;参与教学改革项目4项;发表论文2篇;荣获2023“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省级铜奖优秀指导老师;荣获第二届“信息产业大咖传记阅读计划”评选优秀指导老师;连续两年荣获“优秀社团指导老师”。

再次路过那家面试前夜暂住的酒店时,蓦然惊觉已在信院走过四个春秋。这座曾让我倍感陌生的太谷小城,如今已有我们温暖的家。记忆的胶片倒带回入职之初——那时我还在为研究生毕业论文焦头烂额,每天辗转于两校之间:白天在信院“当差”,深夜回太原“码字”。记得初来乍到时,连从校门到14号楼都会迷路,尤其夜归时分,景观大道后的岔路总让我举步维艰。比起地理上的陌生,更令人忐忑的是那份全新的工作带来的惶恐。


入职首日,葛老师一口气将我拉进十几个工作群。“先熟悉这些吧!”她话音未落,不停闪烁的QQ消息如潮水般涌来,如同我慌乱的心跳。虽在学生时代担任过班干部,但面对铺天盖地的通知仍手足无措。每接到一个任务都要向葛老师求助,活像个刚入学的“新生”。如今回想起来,那些最初的校园记忆已然模糊——记不清体育公园改建前的模样,听不懂当时学生口中的“完满活动”为何物,只记得终日伏案处理通知和表格的日常,还被戏称为“表姐”;记得捧着各种审批文件在5号楼与7号楼间穿梭的身影,尤其那次办完业务脱口而出的“谢谢老师”记忆犹新,这个自诩得体礼貌的称呼,后来才知在同事间闹了笑话,实在是太学生气了。


就在逐渐摸清工作门道,准备独当一面时,九月开学季给了我当头一棒。因迟交表格险些耽误学生学籍,从教务处出来的那一刻,自责与委屈在胸中翻涌。垂头回到办公室,葛老师却未如预想般责备,反而温言开解:“教秘工作要懂得统筹,学生事务永远优先。”这番点拨让我醍醐灌顶,如同楔入年轮的铁钉,让我开始在工作日志里标注彩色优先级,在办公室常备速溶咖啡,渐渐懂得如何用活页夹整理时光,闲暇时便复盘总结,向同事讨教经验,渐渐摸索出自己的节奏。
命运的安排总是出人意料。就在我刚刚熟悉教学运行规律而感到些许的轻松时,学院领导提议让我接手B类社团,我的第一反应是婉拒。终日埋首于教学和行政事务的我,对完满活动仅一知半解,生怕自己的外行会耽误社团发展。但看着校园里如火如荼的完满教育活动,内心又涌动着参与的渴望。




前任指导老师刘帅看穿了我的顾虑,笑着说:“别担心,学生们会教你的。”这句话让我暗自失笑——堂堂老师竟要学生来教?然而现实很快给了我一记温柔的“耳光”。当社长拿着厚厚一沓活动策划书来找我审批时,我才惊觉自己连活动类型都分不清,更不知道该在哪里签字。审批表里的活动介绍、场地申请流程、活动类别......每项空白都在提醒我身份的转变。
但每月一次的大型活动逐渐成为我了解完满教育的窗口。从最初的战战兢兢到后来的游刃有余,我不仅适应了社团的工作节奏,更在这个过程中走出了办公室,真正走进了书院,亲眼见证了完满活动的精彩纷呈。当月轮碾过第三次社团例会,我已能娴熟地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甚至开始期待活动结束后,学生围在我周边叽叽喳喳谈论和评价这场活动。



常与同事笑谈:“人生没有白走的路。”积累社团管理经验后两年后,在学院领导的信任下,我又接手了学院就业创业的相关工作,除基础工作外,还有很多就业相关的活动。从举办校友活动到组织就业讲座,再到一次次组织招聘会,曾经在社团工作中的经验派上了大用场。说来奇妙,看似毫不相干的工作,却在育人实践中形成了完美的闭环。学院老师们亲切地称我为“教学中的完满人”,这个称号背后,是完满教育理念在我职业成长中留下的深刻印记。



或许是在指导过三届学生的毕业论文之后,当初那个站在讲台上面对同龄学生便局促不安、脸颊发烫的新手教师,如今已能在教室里从容自若,谈吐生风;可能是往返学校各个处室千百次后,那个曾在校园里“迷路”的职场新人,如今已能从容地为新同事指路;也许是处理了林林总总的棘手问题后,那个曾经因为解决不了师生问题而急得面红耳赤的新人,如今已能从容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偶尔在行政楼遇见手足无措的新教师,总会想起那个在教务处门口红着眼眶的自己——如今我们相视而笑的模样,或许正是教育最朴素的传承。在服务师生的日常中,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坐标,还自嘲为“学院1号客服”。


或许教育的真谛本就不在宏大的叙事里。当我把就业协议转交给毕业班辅导员,当社团孩子将参赛奖杯轻轻放在我的办公桌,当迷路的新生顺着我指引的方向奔向教室——那些瞬间的微光,正在平凡的坐标里汇聚成海。这片星辰大海从不问来路,它永远等待着,下一个在岔路口张望的旅人。
这一路走来,虽跌跌撞撞却收获满满,最珍贵的莫过于能与爱人携手并肩,细数阿信的每一处风景。被阿信偏爱15年的他,始终以赤子之心对待工作,那份热情无时无刻不感染着我这个初入职场4年的新人。他曾掷地有声地说:“我做的表,永远无误!”——那一刻的震撼,至今犹在耳畔。是相濡以沫的爱人,亦是携手同行的战友,在他的引领下,我不断重塑工作认知,以“免检表”为镜,精进不休。世人常说同事夫妻难分工作与生活,但在阿信的屋檐下,我们却因理解彼此的忙碌与辛苦而更懂珍惜,活动复盘时的长夜对谈,创意闪现时的相视而笑,都化作前行路上温暖的灯火,照亮我们共同的征途。


未来路上,我愿继续做那个永远在线的“客服”,用积累的经验尽所能为师生答疑解惑,因为我知道,教育的美好从来不在远方,它就藏在每一次真诚的相助里,在每一个会心的微笑中。我的星辰大海,正是由这点点滴滴的温暖汇成,在平凡的岗位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供稿:商务英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