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对话,校长,请回答!晋中信息学院校长面对面解决学子“心头事”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30 10:47:59 点击:

成长有困惑,学业有瓶颈,生活有难题?别担心,校长当面来回答!10月29日下午,毣谷书院蘑菇·天台,一场“硬核对话”火热上演。在第32期“相约书院·校长面对面”活动中,学校常务副校长胡继连、校长助理栗艳龄及8位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与百余名学生直接对话,将教学、生活、学业等多个焦点问题全部摊开探讨。

327条诉求筛选“高频痛点”,一问一答锚定解决路径

在活动举办前期,毣谷书院通过学校官微,共收到327条有效问题反馈、梳理全校各渠道意见4984条、分析权益君6031份调研问卷,凝练出十大“高频痛点”邀请校领导及相关负责部门负责人现场作答。

教学资源配置问题被率先提出:“希望学校统筹考研考公课程,并关切专升本课程的衔接与学业指导。”教务处副处长高宇鹏回应,校内已计划将考研英语、数学等课程纳入选修,并邀请相关优秀教师开展讲座。针对专升本同学,高处长表示,学校在制定培养方案前会调研专科课程,并已经配备学业导师,定期开展学业与职业规划指导。

而关于奖学金评选与贫困生认定的关切,学生处处长张明宇回应:目前学校各项制度已经完善,今年打通学工与教务系统,实现成绩自动同步与精准核算,确保奖学金评选严格按成绩排序。贫困生认定方面,班级与学院两级工作组将结合量化评分表与学生材料进行审核,并设有申诉渠道。学校将持续优化制度,全力保障评选公平。

而校园生活是师生关注的“重中之重”。其中“盲盒问题”建议增加夜间照明与共享单车等设施,后勤处处长吕常久与保卫处副处长郭利斌就此回应:一批灯光改善已完成,今年将分阶段优化小路照明,共享单车等设施也在持续论证中;针对“名师课堂抢课难”,图书馆馆长王黎登回复,预计下一学期将会改善,同时鼓励学生按照自身兴趣选择有效有用的课堂;就“就业实践相关活动以及就创积分认定困难”的反馈,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副处长王旭波说明,学校已举办大量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就业信息每日推送,建议各年级关注。

便签墙藏“个性期待”,举手提问打破距离壁垒

“共性问题有了答案,那我们自己的‘小困惑’能直接问吗?”在“畅所欲言”环节,同学们的个性化需求被一一摆上台面。淬炼商学院·国际商学院审计2301班的王怡同学率先提问,希望学校为更多学院开设外教授课。常务副校长胡校长坦诚回应,全面推行外教课程面临两大现实挑战:一是学生英语基础总体偏弱,四六级通过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学生难以适应全英文教学;二是外教资源有效教学需以小班模式进行。尽管如此,学校也允许有外语基础的同学前往相关课堂旁听,以个性化方式支持其英语学习。

提问热潮随之而来。梁智祈同学就宿舍限电问题发出疑问。后勤处处长吕老师解释,电控系统核心原理是“发热断电”,旨在保障消防安全,而非简单限制功率。他当场记录相关宿舍信息,承诺将安排专人排查电控、检修线路。保卫处副处长郭老师也温馨提示同学们重视用电与防火安全,保护好个人财产。

除现场举手外,设置在书院入口的“心愿投递角”也成为收集心声的重要渠道。活动未能现场答复的问题与便签墙上的个性化诉求,均由工作人员统一整理并转交相关职能部门。

8大平台构建“全时段”网络,“接诉即办”明确时限承诺

随后,学生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张静老师为同学们详细介绍学校“接诉即办”的全渠道体系——学校已搭建8大反馈渠道,覆盖线上线下,无论你在校园哪个角落,遇到什么问题,都能找到“出口”。学校每月会发布“接诉即办”工作报告,公开诉求处理量、办结率及满意度等数据,主动接受全校师生监督,确保每位学生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响应和有效解决。同时,后勤处处长吕老师对“校园服务”报修系统作了补充说明,进一步明确了各类后勤保障问题的反馈路径。

从“硬核盲盒”的精准答卷,到“零时差问答”的即时回应,再到“接诉即办”的渠道保障,本次“相约书院·校长面对面”第32期活动没有空洞的口号,只有真诚的对话;没有敷衍的承诺,只有具体的行动。学校始终坚信,最好的沟通就是“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让每一位师生的诉求都能“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这正是学校践行“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力量下沉的有益尝试,也是打造有温度的书院社区的有力创新。

师生有话说:

“之前总觉得跟校领导提问题是‘隔着一层’,没想到今天的校长面对面活动特别实在!零时差问答,我们的声音是真被听见了!”

——机制2401班 韩佳琪

“我真切感受到学校‘学生有呼声,学校有回应’的诚意。从考研辅导到校园路灯这些生活细节,领导们都答得实实在在,意见和建议条条都有回应,我真正明白这不是走过场,而是真把‘以学生为中心’当回事!”

——国贸2502班 赵晋炜

“今天在校长面对面活动上,看着同学们说出心中的困惑,领导们认真倾听、逐一耐心回应,心里满是触动。学校一直把学生的需求放在心上,同时梳理出8个反馈渠道,就是想打破‘等机会’的局限——不管是宿舍报修的急事,还是学业课程的困惑,同学们随时都能找到倾诉与求助的‘出口’,让每一份诉求都能被看见、被回应。”

——学生处 张静

撰稿:郑淑东

摄影:崔子溪 秦一诺

供稿:毣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