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日报记者王宇报道:5月15日,应用型高等院校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研讨会在晋中信息学院图书馆举行,来自我省、广西、湖北、重庆、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市的23所院校100多名学者,共同探讨应用型高等院校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
开幕仪式上,晋中信息学院校长姬宇表示,学校自新校区建设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通过不断探索与努力,于2020年底通过教育部全面评估,成为山西省首批成功转设的独立学院。同时,向与会人员介绍了该校“四位一体双院制”的育人模式,远景学院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远景学院为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与跨文化能力所做的课程改革研究和实践。

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韩瑞勇介绍,我省对外经济贸易目前有长足发展和进步,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文化交际能力将成为新时代人才的核心素养之一。因此,加强培养我省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拓宽大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是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应广泛深入探讨、强调差异化发展、深化顶层设计,真正让学生在树立文化自信的同时,提高跨文化交际和沟通能力。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山西省委员会秘书长吴丽敏,从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经济全球化发展对新时代人才需求的角度切入,提出我国已经从世界经济的参与者、受益者日益成为影响者,我国也会持续加快对外开放,对跨文化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近年来,我省对外经济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涉外服务、经贸合作日趋增多并取得良好的成效。她提出拥有良好对外交流能力的文化人才对于促进经济贸易发展及跨文化交流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次研讨会主题发言分为“时代的呼唤”、“职场的希冀”和“高校的行动”三个篇章,每篇章包含两场主题报告。前中国国际商会合作发展部部长韩梅青、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冯捷蕴、前中国驻俄罗斯使馆公使、驻乌克兰、波兰、哈萨克斯坦特命全权大使周晓沛、高管教练、人力资源咨询顾问、哈佛商学院校友余青等学者,分别进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背景下的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建设:方向和路径》、《新时代下跨文化沟通教与学的创新》、《外交官视角下的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如何在跨文化的沟通与交流中赢得你应有的影响力》等8场主题报告。
主题报告后,与会嘉宾、各有关高校教师代表展开专题讨论,研讨内容涉及跨文化交际课程上学生拍摄的教学案例如何设计和实施、一流课程建设过程中专业的技术团队如何组建、如何在中国本土文化中构建跨文化交际理论、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差异化及冲突应对、如何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核心稳定性等。
闭幕式上,省外事办、山西省翻译协会秘书长吴红星提炼了各位嘉宾主题报告的主旨内容,并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体悟。他表示,文化的差异对社会治理的影响不言自明,跨文化交际有其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和心理意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需要依靠内化于心的意识、切实的认识和行动力。他强调了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沟通的重要性,高度肯定了有关嘉宾在跨文化教学课程建设与改革方面的成效与深厚积淀,跨文化交际相关课程的建设与广泛传播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