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方山县来堡村是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故里,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示范村,吕梁市移风易俗示范村,现已形成集廉政教育、休闲观光、农业体验为一体的文旅农旅乡村游点。近日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经”缘晋乡实践团通过了解种植员张春明与他承包果园背后的故事,亲身走进田野,以实际行动助力来堡乡村发展。
地里铺洒着农家肥料,空气中飘满草木的清香。“我们夫妻俩一般早上五点半就来到来采摘园,进行定植、修剪、施肥、灭虫、浇水,保证株苗的营养。”清晨6:00,实践团跟随果农张春明的步伐,走进葡萄园,倾听他与这片果园十五年来的风风雨雨。早黑宝、巨峰葡萄,只见一串串或晶莹剔透、绿如玛瑙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虽未到丰收季,眼前壮观的景象也足以让实践团成员们惊叹,更为震惊的是十年前的果园只是一片荒地。
因为不懂技术,起初面对新引进的项目,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张春明就犯了难,他曾尝试着花钱请专业师傅来帮忙,但由于对本地的气候和土地并不熟悉,专家们也显得有些“水土不服”。几番挫折后,张春明意识到还是得靠自己,通过参加培训、钻研技术,不断到“葡萄之乡”太原市清徐县不断学习,不断改进生产方法,干出了如今的成绩。“因为吕梁市直工委驻村工作队的帮助,我家的葡萄现在都不用运到村外卖,在地头就被客户早早预订了。”现在张春明和老伴的生活过得红红火火,他们也紧跟潮流,拓宽果园业务,承包了村内20亩的采摘园,种植了葡萄、大红袍李子、红梅杏、甜瓜等多种水果,引用“共享果园”的发展模式,运用“我在果园等风,也等你”、“共享新‘李’念,品味新生活”等趣味标语,以“一树两档”为吸睛点,通过“认领树苗+专属培育”的体验模式,吸引来大量游客到来堡村观光游览、品尝采摘。
田野之间的秘密,藏匿在每一颗丰硕的果实里。实践团在共享果园中跟随果农张春明学习相关农业知识,他讲解了如何使用工具以及葡萄优良生长的方法,实践团成员们一一上手,分工合作,清扫垃圾、逐株除草,修剪藤枝、精心浇灌、施肥,整个温室中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先富带后富,实现来堡村共同富裕。”由张春明带头的来堡村集体经济项目也至此开启特色致富路。来堡村逐渐形成以农旅融合为抓手,大力发展水果、蔬菜等本地特色生态产业,通过探索、创新经营模式,把“共享理念”作为农业生产的核心,建立集育苗、种植、仓储、销售、体验、观光等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的方山县田园里。四周群山环绕,围绕农业生产体验、景观欣赏、乡村休闲旅游、康养度假打造田园综合体特色农业休闲区,其中包含朝天椒种植基地、祖母的菜园等多个景观点。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网络直播的形式为村民搭建了买卖农产品的平台,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得以提升,以农促旅,以旅兴田的良性发展格局,带动了来堡村经济的发展。
从土地的怀抱,汲取自然的宝藏,实践团一路向西,来到乡村振兴的主阵地——方山县田园里。成员们跟随农庄工作人员王大爷搭载“叮叮车”启程,夹杂着泥土气息,生态园满目翠绿,踏入田野里,实践团成员跟随菜农采摘长势喜人的西红柿,不久便收获满满。辗转至赤焰椒种植基地,铁锹铲土,锄头锄地,翻土松土,慢慢形成一垄垄田埂,与农共锄的欢声笑语伴着凉爽的风弥漫在空中。“除草看草不看地,打到哪里算哪里,遇到小草不要漏,遇到大草要打透……”实践团成员们唱着山歌走入祖母的菜园,左手抓杆,右手除草,一把一把拔草,一株一株检查,即使被烈日烤红了脸颊,也丝毫不减劳动的热情。
来堡村是“经”缘晋乡实践团成员们将所学付诸实践的“练兵场”,也是厚植人民情怀的大课堂。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成员们深入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大地,以青春践行担当,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青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