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晋中信息学院校园里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打野行动”。学校无边书院劳动教育实践课程指导教师张芳在向同学们对校园中常见野菜进行科普后,就带领“打野大军”穿梭于校园各个角落。同学们头戴草帽、手拿菜篮、肩扛铁铲、跃跃欲试,信心十足。雨后的校园便是他们的“战场”,手中的铁铲就是武器,挥洒的是汗水,收获的是乐趣。
“打野行动”当然不会止步于将野菜放入篮筐,跃动在舌尖的春天味道才是行动的终极目标。除去一身泥土,鲜嫩的野菜露出了真身。洗、切、拌、炒,蒲公英凉调、灰灰菜春饼、荠菜和鸡蛋炒,被取笑“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同学们不断琢磨野菜的花式吃法。“味道很清新,可能是因为亲自动手,从田间到舌尖,特别好吃”,来自学校“劳动工匠”工作坊的马文杰同学竖起了大拇指。
无边书院任爱玲老师说道:“这次活动让我深感劳动教育不仅是课堂内的知识传授,更是走出教室、融入自然的体验与感悟。学生们在挖野菜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植物知识,更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和自然的魅力。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挖野菜活动结束后,我内心充满了满足与喜悦。这次活动我不仅切身体验到采摘野菜的乐趣,更让我对大自然和生命有了更深地理解和感悟。在挖野菜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虽然挖菜的过程有些费脑,但当看到自己亲手挖出的野菜时,一切都抛之脑后。这种成就感不仅来自成果的喜悦,更来自对劳动过程的享受。”来自会计2301班的吴颖娴表示。
据悉,这次活动是晋中信息学院劳动教育活动化课程资源包的缩影。学校劳动教育专项工作,以“轻劳动”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书院软装改造、校园环境美化、志愿服务、岗位体验等,在体验劳动艰辛的同时领略劳动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劳动养成意识,实现面向学生全员、全域、全方位的劳育可能。无边书院设置“随手劳动互动区”、依托社区文化阵地打造“造生活”劳育活动体系,便是这一教育理念的生动诠释。师生团队共同规划设计,将闲置空地打造成了集绿化、美化、实用于一体的校内劳动实践角。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劳动教育,寓教于乐,晋中信息学院始终重视劳育活动设计与课程建设的体系化呈现,将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玩出新花样,让同学们在劳动中感悟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