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经济日报】职业规划:为学子点亮生涯教育航标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6-30 11:14:43 点击:

面对2025届1222万毕业生的就业挑战,山西高校正积极探索特色生涯教育路径。随着教育部“将职业规划纳入必修课”的要求落地,当地立足本土智慧,逐步构建起“价值观破壁—文化筑基—实践赋能”三维体系,为学子点亮生涯航标。

破壁之道:本土化决策导航

“西方生涯规划强调兴趣测评,而中国学生更关心‘哪个有前途’。”太原理工大学“灯塔”就业指导辅导员工作室及“灯塔引航”职业指导工作室负责人王旭博告诉记者,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大数据学院)搭建的双库匹配系统,将115个往届案例与在校生数据动态关联。当系统预警某尖子生二战失败率超50%,该生仍执意尝试,最终调剂至普通院校,这一结果恰巧印证了数据预判。这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毕业生立体职业画像”,正成为后来者的决策罗盘。

该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许艺琳的跨专业调剂正是这一体系的缩影。“王老师分析环境工程与计算机的交叉领域,让我看到‘智慧城市’的新赛道。”被大连理工大学录取的她,成为本土化生涯规划的受益者。

“我们校内67人师资团队与校外124名专家、HR、校友形成双翼,定期开展教学研讨、轮训和专题研修,开展校本化、全程化的线上、线下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研发工作。”中北大学招生与就业处处长李博介绍了该校校内外联动、专兼职结合的课程和指导团队。

值得一提的是,中北大学还通过“政校企”三方联动,精准对接人才需求,委派学生担任企业联络员。“10%的参与率即可建立1000个企业联络点”,李博揭示的不仅是数字,更是资源网罗的智慧。

筑基之策:非遗淬炼文化基因

形意拳发源地太谷,晋中信息学院的训练场回荡着拳风。“马步要稳,出拳要准,择业亦如此!”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呼喝声里,传统文化正锻造着现代学子的心理铠甲。该校构建“测评、分析、培训、实践、优化”五维闭环模式,44名导师将九型人格解析转化为成长密码。

当青藤书院学生为汾酒设计的短视频单条播放破百万,当上河书院学员策展作品直通平遥电影节……“学校以‘双院+’的学生管理新模式,让学生学习在学院、生活在书院,12个不同类别书院的差异化培养,为学生创造社区共享与朋辈互动的新圈层。”晋中信息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副处长王旭波表示。

在该校“完满人格”育人体系的塑造下,双体软件学院已经毕业的21期2299名学员,就业率达到100%,其中22%入职中国IT百强企业。更动人的是价值观引领——该校连续11年派遣738名毕业生赴西部志愿服务,近85%志愿者主动延长服务期,20余人扎根边疆。

青春赋能:试错空间激活动能

“在中北大学,大二是试错黄金期,大四醒悟就晚了!”李博表示,该校将大二设为“战略探索年”,鼓励学生通过校友企业短期实践验证职业构想。

中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张某在某机械制造公司实习后,毅然放弃考研转攻智能制造认证:“车间里看到工业机器人替代传统机床,就知道该往哪发力。”

设立“生涯咨询”“简历义工”工作点、年均500小时的咨询时长、24场“校友话就业”活动……中北大学常态化开展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专业化咨询指导服务,为学生搭建起认知现实的桥梁。

6月上旬,记者来到晋中信息学院双创先锋班。在这里,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创业梦想落地校园,教室外贴着学生们申请的营业执照。“一课一赛一项目”体系为学生铺就“容错成长路径”。

“你看到教室外贴的这一个个营业执照就是一个个创业项目,我们在实实在在的项目实践中培养学生,30支孵化团队创造了218.6万元产值。”晋中信息学院双创先锋班老师杨骁告诉记者,每年30万元投入的全国职场模拟大赛、覆盖90%学生的生涯游乐园,让职业能力训练成为青春嘉年华。

当生涯教育从被动矫正转向主动唤醒,这片黄土地上的青春齿轮正隆隆转动。正如深耕山西高校十年的研究者所言:“当焦虑转化为行动力,教育才真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