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学期教学督导简报第五期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29 11:19:55 点击:

   本期(第15-19周)教学督导主要工作,一是组织全体教学督导员全面开展听课查课工作;二是对照期末考试安排,对应安排期末考试巡考工作;三是召开了本学期第5次督导工作例会。

一、教学运行督查情况

(一)督导听课情况

本期(第15-16周)校、院两级督导员共听课81人次。听课评价结果为:评分在90分以上(优秀)者26人次,占32.1%;80-89分(良好)者49人次,占60.5%;70-79分(中等)者6人次,占7.4%;70分以下者无。

本期督导听课评分“优秀”且学生到课率“98%以上”的教师共20人,详见附表1。

(二)学生到课情况

本期全校学生平均到课率为97.20%,比上期略有提高。到课率100%的课程(47门次)占到全部听查课程(81门次)的58.0%。本期学生到课率整体良好。

各院部“学生到课率”排名前三位的是:远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

各院部学生平均到课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远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影评论中心>艺术传媒学院>淬炼商学院>双体软件精英产业学院>智能工程学院>食品与环境学院>太古科幻学院>商务英语学院>通识教学部>数理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意写作学院>云端剧本杀学院,详见附表2。

到课率低于85%的2门课程归属院部及其任课教师清单,详见附表3。

二、督导工作纪要

2024年12月18日,在5教202教室,召开了本学期教学督导工作第5次例会。会议主要进行了3项议题,一是对15-17周及本学期教学督导工作进行了简单总结;二是对18-19周考试期间督导巡考工作进行了安排和强调;三是就近几周督导员听课信息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一)会议安排内容

1.督导工作总结。会上对教学督导办所做的“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的工作计划”向督导们进行了说明,希望大家建言献策,把总结、计划工作做得更扎实。本学期的听课督导工作基本结束,大家都很好回顾一下,总结好的方面和取得的成绩,也查找各自的问题和不足,以便下学期能够扬长避短,进一步做好督导工作。

2.期末巡考安排。期末校级考试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2月25-31日,进行思政课考试,每天5场,最后一天4场,每场12个考场,巡考每天上午、下午、晚上各一组,每组两个人巡考,安排14组。第二阶段2025年1月2-8日(除双休日),巡考分楼进行,每场分3组,第一组巡2、3号楼,第二组巡5、6号楼,第三组巡7号楼,共安排30组巡考。

督导办要求各位参加巡考督导,认真履职,做到以下三点:

(1)按时到岗:巡考人员应提前到达指定的巡考区域,做好巡考准备工作,无特殊原因不得迟到、早退或擅自离岗。

(2)认真履职:要认真履行巡考职责,对考场组织纪律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巡视检查,包括监考教师的到岗和履职情况、考生的考试纪律遵守情况等,不得敷衍了事或做与巡考无关的事情。

(3)熟悉规定:需熟悉学校制定的考试管理规定、监考人员职责、考生考场规则以及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相关文件,以便准确判断和处理巡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二)督导员听课信息交流

经济与管理学院赵欣老师的《管理学原理》课程,以1990年阿维安卡51航班因沟通障碍导致空难事件导入,启发学生思考沟通的重要性,继而从沟通的类型、过程和渠道展开讲解。语言亲和有感染力,内容充实衔接自然,启发性、逻辑性强;学生听课认真,积极参与讨论,课堂氛围活跃,恰当融入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有效沟通、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教学效果很好。

智能工程学院张淑娟老师的《机械制图》课程,在“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章节中,充分结合社会实际生产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重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应用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归纳总结;自然融入课程思政,引导学生严谨务实、勤勉刻苦、精益求精的作风养成,教学效果很好。

艺术传媒学院李彦平老师的《专业透视》课程,教学环节完善,有上周作业回复和点评、本次新课理论知识讲授、教师教学实践示范、课程内容总结与作业布置等环节,且各环节时间把控适度。尤其通过现场透视画法教学示范,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一堂课中综合运用了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课程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实践,如通过创作具有文化特色的场景透视作业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艺术传媒学院孔霞老师《图形创意与应用》课程,强化游戏互动,打破学生对二维设计的限定,通过学生拍照时的视错觉,让学生想象互动方式,随后结合经典作品案例展开分析,让学生理解创意的兴趣点和设计的巧妙性,经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重点难点,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效果好。

电影评论中心张婧老师的《从小说到电影》课程,教学设计以问题为导向,教学内容丰富,讲解生动有趣。张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注重学生兴趣和能力的提升和培养。学生出勤率高,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交流良好,整体教学效果优秀。

食品与环境学院张晋老师的《生物化学》课程,课前学生们抢答问题特别积极,课上善于掌握课堂的节奏,重点难点明确,课堂氛围既严肃又幽默,亲和力强。善于通过总结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在笑声中听课,注意力集中,抬头率高,整体是一堂让学生有获得感的课程。

淬炼商学院赵晶晶老师的《组织行为学》课程,讲解过程流畅,逻辑思维清晰。课程知识点和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紧密联系,思政元素体现自然。课程中采用企业开拓市场的短视频举例,引导效果较好。

商务英语学院外教Soloam老师的《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课程,课堂进行了精心设计。课件美观细致、板书整洁清晰,讲课表情、手势恰如其分,富有感染力,课堂互动极其充分,抬头率高。作为外教,应没有刻意的“课程思政”设计,但她总能在恰当的时机进行中西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兴趣,真正地撒盐入汤,不着痕迹融入课程思政。譬如,学生首次接触英文名George Washington,不知所云,Saloam老师便说,He is America’s Mao Zedong。学生便知道George Washington即乔治·华盛顿。又譬如,说到了林肯演讲中的“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Saloam用中文说,“为人民服务”。

商务英语学院翟平丽老师的《英文文学导论》课程,讲授情绪饱满,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全程积极互动。课上通过运用多媒体作品,将原本应用于品读原著的课内时间留给了厚重、有层次感的作品解读,对《尤利西斯》特点分析入微。当堂课最后三分钟,有效复习后,给学生分享了可读、可听的文学原著资源及可视的影视资源,引导学生课外品读原著,实现教学内容的课内向课外延伸。

商务英语学院李玮老师的《大学英语 I》视听说课尽显实践课之优。课初,借《海底两万里》巧妙引出奇幻想象对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古今中外视野兼具,思政融入不着痕迹。课程设计精巧,以任务驱动、产出导向为理念,学生听力输入后即输出,注意力高度集中。李老师利用板书和课件,适时提示听力技巧与重点词句,降低输出难度,保障学生有效产出。重点难点分层展开、逐步递进,学生得以积极参与输出展示,成效显著,堪称实践课程之范例。

梁欢老师的《商务英语写作 1》课程,于细微处尽显精妙设计。无论是教学环节的环环相扣、板书的清晰规整、课件的精美高效,还是教学语言的专业精准、重点难点的妥善化解以及理论实践的自如切换,皆映射出教师课前的精心筹备与周密布局。如讲解 “例证法” 时,教师深度解析示例段落,指明介绍城市的核心要素,借此助力学生拓展词汇、延伸句式、优化长句,教学案例由外而内、从大到小,促使学生融会贯通。在此期间,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得以提升,同时,对家乡的认知渐深,讲述家乡故事的意识增强,课程思政悄然渗透,润物无声。

三、教学检查和督导反映的问题

1.太古科幻楼301室,座位没有高低之分,后面的同学被遮挡看不见。建议前面的座位用垫子,靠后的座位放凳子,排成弧形。

2.3号楼道和教室的灯光特别暗,除302的麦能用,其他教室的几乎都不能用,建议适时更换。

3.实验楼存在网速慢,白版发雾发黑看不清,门锁不好开,408、502等电脑室电脑长期没有更换,运行速度太慢严重影响教学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