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第11—12周)我校仍实行“线上教学”。教学督导工作主要有,一是全体督导员常态化(线上)听课工作;二是召开教学督导工作例会,交流、研讨教学信息和毕业论文工作。
一、教学运行情况
(一)督导听课情况
本期(第11—12周)校、院两级督导员随机(线上)听课共78人次。本期听课对象主要是“百万奖”申报教师。听课评价结果为:评分在90分以上(优秀)者46人次,占59.0%;85—89分(良好)者32人次,占41.0%;80—84分(一般)者和79分以下(较差)者无。全校教学情况整体良好。
(二)学生到课情况
“学生到课率”是通过“超星学习通”等教学平台数据统计。本期全校学生平均到课率为98.9%,比上期(第9—10周)下降0.3%,全校学生到课率整体良好。
学生到课率100%的课程有56门次,占到全部听查课程(77门次)的72.7%,比上期(第9—10周)下降4.2%。学生到课率达到100%的院部有食品与环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传媒学院、远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数理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等7个单位。
各院部平均“学生到课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食品与环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传媒学院=远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数理教学部=体育教学部>信息工程学院>商务英语学院>通识课教学部>智能工程学院>太古科幻学院>淬炼商学院>创意写作学院>电影评论中心。
学生到课率低于95%的课程和班级有:
电影评论中心的《从小说到电影》课程,数管2101和2102班(第12周周4第5节课)到课率87%;
淬炼商学院的《财务管理》课程,软件2001—2004班(第12周周2第7节课)到课率91%;
创意写作学院的《经典演讲》课程,校选课(第12周周3第9节)到课率94%(详见附表1)。
(三)教师“出镜”情况
教师授课“出镜”是我校“线上教学”的基本要求。本期(第11—12周)督导听课中对“线上教学”教师“出镜”情况进行了记录和统计,全校教师授课出镜率为96.2%。其中有13个单位教师出镜率达到100%,但仍有3位教师未出镜,其属于淬炼商学院和太古科幻学院(详见表1)。希望这两个学院加强监管、尽快整改。


(四)通报表扬情况
综合以上三项,本期督导听课评价优秀、学生到课率达98%以上,并且“出镜”授课的教师及其课程共42人,给予表扬,详见表2。



二、督导工作例会纪要
5月13日下午全校督导员采用“腾讯会议”方式召开了本学期第七次督导工作会议,主要议题,一是交流了近两周督导听课信息,交流了教学上出现的亮点特色和存在问题;二是传达学习了集团专教委“毕业论文”专题会议精神,研讨了我校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和对策。
近两周出现的授课效果优良、彰显亮点特色的教师及其课程如下。
智能工程学院成慧翔老师的《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实验》课程,实验前示例讲解细致,在每个关键知识点列举出可能出现的情况,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从某一点出发然后去扩展去探索;全程对学生的仿真实验情况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启发、鼓励,引导查找问题、指出努力方向和改进的地方;课堂氛围很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
淬炼商学院张娟老师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严格核对学生签到(学习通)和进入课堂(腾讯会议)的人数;用学生熟悉的《红楼梦》微视频内容引入管理的概念,让学生回答看后的感悟,从生活中体会管理的内涵;课中互动合理,启发学生深入理解。教学效果良好。
淬炼商学院徐苗老师的《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料充足,课前发送课程内容安排;课中讲解清晰,清晰易懂;课件用流程图表示复杂的过程,信息量大;互动时学生“出镜”;及时总结本节内容,发放随堂练习,抽查笔记。教学效果良好。
经济管理学院贾政军老师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概论》课程,教学设计很好,课前发布授课安排时间节点,课中师生互动形式多样,充分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通识课教学部赵云老师的《时间简史》课程,提前发布课程内容及其学习安排;授课内容信息量大,讲解透彻有趣;PPT制作精美;课堂管理到位,语音互动气氛活跃,特别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哆啦A梦》启发学生对“虫洞”内外特征的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非常好。
数理教学部卢丑丽老师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课程,平台资料不仅充足,而且作业批改认真、赋分记录完整;讲解习题时加进考研试题,体现出了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
远景学院高洁老师的《山西票号与中国近现代金融》课程,通过学生“定位”签到、全程出镜等方式关注学生;内容讲解模仿角色扮演,将课堂情境化、生活化;课堂信息量大、互动效果好。
创意写作学院张东旭老师的《创意写作》课程,学生签到设置为电子地图定位,了解学生所在具体位置,督促学生学习;通过讲评学生习作作品,贯穿“好故事”的概念及其写作技巧,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氛围良好。
电影评论中心贾云霞老师的《从小说到电影》课程,授课有激情,互动效果好;讲评电影人物故事时融入思政自然,通过“要珍惜生命”、“要适应时代”的理念,教育学生在疫情时期“戴口罩、不聚集”应成为自觉行动。
电影评论中心新入职的杨增慧老师的《从小说到电影》课程,提前布置预习内容,并要求在教学平台上传、讨论,讲课中对讨论的问题进行解答互动,与学生产生共鸣;讲解语言付诸情感,肢体语言丰富,感染力强,教学效果好。
三、关于毕业论文研讨
第11周周五(5月6日),集团专业教育委员会召开了“毕业论文”专题会议。为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本期督导例会对“毕业论文”进行了专门研讨,研讨分三个部分。
(一)传达学习“会议”精神
例会上,督导办张主任概要地传达了“集团专业教育委员会第5次会议”精神。他说:大学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在我校迎接“合格评估”的建设阶段更为重要,上周我校主办了“集团专业教育委员会第5次会议”,会上安校长作了《合格评估“毕业论文(设计)”指标的要求解读与应对策略》的主题报告,对毕业论文(设计)从选题、构成、管理规范、质量和应对策略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使我们对毕业论文(设计)合格评估指标内涵的理解进一步深化,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集团总督导、泰山科技学院胡继连副校长也作了报告,他认为,本科生(学士)论文不同于研究生(硕士、博士)论文,论文选题不能选择纯理论题目,不能选择大题目,选择研究某一个现实小问题(即“解剖麻雀”),用本科生的理论和知识能做出分析并尝试解决问题即可。像工商管理类、市场营销类、国际贸易类、农经管理类专业,选择对象要小一点,比如某个区、县甚至某个乡、村为微观对象,而不要选全国、全行业、全世界大对象。
我们校级督导、商务英语学院英语专业负责人郭乃照教授,在本次会议上也作了《英语类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探讨》的报告,他在明确选题标准、掌握选题策略以及选题具体方法方面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和观点。
集团工科学科带头人、我校信工学院陈立潮教授作了《实施毕业论文开题制,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的报告,他提出了提前启动选题和开题、开设毕业论文写作课程、适度实行二次答辩机制以及建立毕业设计质量监督体系,实施全过程闭环监督管理等建议。
会上,集团三校的教务处长们从管理的角度,以及几位“集团专教委”委员从自己的指导毕业论文的经验体会作了交流发言。
集团三校督导主任祁立雷(移通)、张学银(泰科)和张光星(信院)教授也分别作了简短发言,围绕毕业论文质量监控的重要性,指出从选题开题、指导过程、论文撰写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集团专教委李主任认为,三校的督导们在推进毕业论文规范化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校督导主任分享的经验以及建议值得我们去思考。大会结束时,我校校长姬宇教授把大会发言交流的内容总结概括为五句话:(毕业论文)选题定题是关键;导师团队是保障;过程管理要狠抓;抽检和监督是手段;找准问题,突破瓶颈,保证质量。
(二)讨论毕业论文存在问题
关于毕业论文话题,涉及的范围很广,督导们讨论热烈、畅所欲言。有的说我校学生基础较差,特别是专升本的学生专业杂基础差且在校时间短;有的说我校做论文完成课题的条件有限;也有的认为我校教师多数太年轻缺乏指导毕业论文的经历与能力,有的专业教师指导学生人数太多压力较大;还有的认为管理制度方面需要改进,等等。
但通过学习专教委“毕业论文”专题会议上专家们发言交流的内容,大家开阔了思路,明确了责任,也增强了信心。特别是参加过这次专教委“毕业论文”专题会议的校级督导老师们,畅谈了学习会议精神的体会,例如把毕业论文选题与大学生创新项目、大学生参加各种创新竞赛,与各种外出实习见习等结合起来;认真做好毕业论文开题论证,成立指导教师团队(开题小组),以及老教师们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经验体会和选题技能等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三)针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本期督导例会在研讨的基础上,大家针对我校学情、校情和毕业论文常见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意义、操作性强的意见:
1.认真做好选题工作
要开阔思路,与实践相结合,以应用型试验研究和调查研究为主,避免选题过大、过空,从源头上防止论文无法完成或弄虚作假问题。
2.组建指导教师团队
教师们可依据相近的研究方向或领域组建成指导教师团队,认真做实、做细开题的可行性论证工作——究竟研究点是什么,能否做出来,难度是否可以克服等,要心中有数、要有方案。组成的指导团队(或小组)要相对稳定、逐步走向规范。导师团队把开题、中期检查、最后论文评阅和答辩等环节一抓到底。
3.强化指导过程管理
重视论文(课题)“做”的过程,制订方案(时间、地点、任务)、定期联系、分段检查(可作为论文的平时成绩),以防止提交论文时出现抓狂现象。教师指导学生时,对共性问题集体辅导明确要求,对个别问题一对一指导,以提高指导学生的效率和氛围。
4.进行专业专题培训
不同学科专业各有特点,要求亦不同,故可请本专业或学科的高职称教师作专题培训,介绍选题经验和提供范例;对研究(设计)方法、数据整理、图表制作以及结论和“摘要”的写作技巧等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年轻教师尽快提高。
5.改革管理监督机制
管理安排论文工作,可提早一学期,以应对考研、求职、疫情等不确定性;监督检查机制改进,将论文评价(有指标)、分级(有依据),将论文质量与导师利益挂钩(如奖励或补助经费),方可激励先进调动导师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