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浩,男,1995年生,内蒙古鄂尔多斯人,双体软件精英产业学院2018届毕业生,现就职于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政府项目主管。从一个追逐安逸的小城青年,蜕变为谈笑自若的职场精英,邱浩,仅仅用了5年的时间。他说:“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要敢于蛰伏,静待花开。”

大三以前,我对于未来的全部想象,就是回到内蒙老家,找一份安稳的工作,平平淡淡、舒服安逸地过一辈子。然而这个想法,在一个阴差阳错的决定后,发生了改变。
从太谷到北京我用了8个月
故事要从大三下学期开始说起。那时正值“双体系”招新,看到双体对学员的教育成果显著,学长学姐也极力推荐,我想着,大学总不能这么平淡地过去吧,尝试着多学一点技能,多涨一些见识也是好的,于是抱着好奇的心理,参加了双体第一期中科软定制班的招新。
由于我的专业不是计算机,面对人生第一次理工科面试,我感觉挑战很大。筹备面试,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看晦涩难懂的专业书籍,不停地在网上找面试技巧,甚至拉着室友帮我模拟面试……
或许是运气好押对了宝,我感觉面试题目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来到双体后,我豁然开朗。听老师们讲述学长学姐们的履历,我第一次萌发了“我要去北京”的念头。但是我明白,以现在的水平,远远不足以在北京立足。很快,双体严格的作息时间和高强度的课程安排,逼着我形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状态。虽然每天的课业很累,但心中的梦想就是奋斗的动力,再加上老师们的激励和教学,我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都有了质的提升。
功夫不负有心人, 4个月后,我顺利进阶中科软定制班4个月的项目实践课程,接触到中科软的项目。
在项目实践课程中,我的心绪经历了莫大的起伏。起初,基于在项目部学习排名中上,我对自己信心满满,但很快就发现,做起项目来还是困难重重。
我接触到的第一个重要项目,是帮保险公司开发一个“保单登记二期项目”。这对我来说是全新的领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和掌握相关的保险知识。但,留给我们的运作时间却只有一个月。时间紧,任务重,我每天不是在办公室,就是在去办公室的路上。夙兴夜寐,长时间的加班让我精疲力竭。“我明明付出了很多努力,为什么困难还有这么多?是我的能力出现问题了吗?”我感到十分沮丧和迷茫。
但一想到曾经在双体奋力拼搏的无数个日夜,我就觉得不能放弃。经过一番思考和调整,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那就是团队协作和持之以恒。于是,我主动出击,不仅寻求同事的帮助,还积极向老员工请教,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当难关最终被攻克时,我恍然大悟:凡事只要有恒心和耐心,坚持不懈地努力,总会迎来成功的一天。这也让我在职场上更加坚强和自信,为未来的挑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项目的磨砺中,我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顺利完成项目实践考核后,我进入了中科软。至此,我实现了最初的目标,来到了北京。
从拿到“入场券”到站稳脚跟
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在其他同学一到北京就苦苦找寻工作时,我已经专注于提升自己了。
来到中科软,我每天考虑的是,怎么能把工作完成得更好,怎么让自己的价值实现最大化。其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事儿就是入职初期接受的第一个项目。
那是一个名为京东安联EAST的“老大难”项目。这个项目的甲方公司是京东集团,初入职场的我,碰到这么大的项目,心里直犯嘀咕。最初的项目经理带着我们做了3个月,项目进度缓慢不说,经理自己畏难直接退出——后来才知道,在此之前,已经有两位项目经理先后退出。项目少了主心骨,进度龟速。强压之下,本就不多的几位同事也陆续退出。
愁愁愁!“要离开吗?”我问自己。可能是因为性格倔强,但更大的原因是在双体项目组的经历,让我觉得可以再拼一把。许是看中了我情愿孤军奋战也要坚守的勇气,主管任命我为项目经理,继续啃这块硬骨头。
别人问我,“老员工都干不了的活儿,你凭什么觉得自己能干好呢?”我也想过退路,找过不干的借口:“我只是初出茅庐的应届生,为什么要承担这么大压力?”但是,在双体和信院接受的教育,都告诉我,要迎难而上,只有浴火,才能涅槃。
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就要分析它的症结所在。首先是技术挑战。软件需求复杂且创新性强,整个团队需要学习新的编程语言和技术,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其次是时间压力。甲方公司对项目进度有严格的要求,每一天都是关键,团队人员不断加班,精疲力尽。再次,与甲方公司的沟通问题也给团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两个团队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沟通和协作本就存在困难,经常出现误解和信息传递不畅的情况,团队成员想法和意见难以统一,项目进度迟缓,导致团队之间的合作也受到影响。
找出症结就成功了一半。我暗下决心,必须当好这个主心骨。技术不足,咱就学;时间很紧,就倒排工期;士气低落,就想法设法给大家加油打气;沟通不畅,我就去“搭桥修路”。最终,在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克服了技术难题,最终成功地完成项目,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在困难中得到了锻炼,而且也让我第一次在职场中肯定了自己的价值。
良好的开端为我的职场进阶之路打下了基础。之后的几年,我带着团队度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项目,其中就包括京东安保、毕马威等,主管负责软件项目六个,参与并完成了三个项目的方案规划。
四年间,我始终保持着持续学习的心态,埋头苦干间,解决问题的能力快速提升,薪资待遇水涨船高,我的职位也从项目经理升到了项目主管。猛然抬头才发现,与同时期进入中科软的实习生相比,我在公司的发展前景已经与之不可同日而语。这时,我可以自信地说,在北京站稳了脚跟。
奔赴更大平台
在老东家一呆就是4年,从“搬砖码农”到项目经理,我已经蜕变为一名合格的职场人士,思维模式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我期望着找到一个新的平台,看看自己的潜能有多大,发展的前景有多广。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跳槽。
得益于之前的成果沉淀,当我发出离职信号时,有好几家公司同时向我伸出了橄榄枝,包括京东等知名企业。这时,我有些犹豫:究竟是选择报酬丰厚的大厂,还是更有发展前景的后起之秀?
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20+的年纪最应该做的不是积累财富,而是沉淀自己,提升自己。所以我决定选择有良好发展前景,也让我感兴趣的奇安信网络安全公司。
入职后,公司任命我为政府项目主管,负责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经信局、工信部等部委专项计划项目申报。工作中,我需要和客户保持联系,统筹项目进展以及项目宣讲。24小时待机,随时候命,应急攻关等等,这一切,五年前的我是万万做不到的。然而现在,我可以统筹协调、从容应对。这些能力都是双体带给我的。

一年间,我共计完成项目申报额6000万指标、项目验收额3000万指标,维护政府客户和专家超120人,拓展了企业关系,为数据安全、车联网、供应链安全等新业务新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的收入也有了大幅提升,年薪由之前的20W+到现在的50W+,管理的人数也由之前的十多人增加到了百余人。
从小城青年到北漂立足,我用了五年。这五年,是蛰伏的五年,是沉淀的五年,也是精彩的五年。
今年已经是我与社会交手的第六年,见过的艰难,远比见过的精彩多得多。如果说有什么收获和经验的话,我想说:“敢于蛰伏,静待花开,把努力当作一种习惯,用奋斗丈量生命的长度,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以梦为马,方能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