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丁予,女,2003年12月出生,山西省临汾市人,智能工程学院电子2102班(三达书院)学生。用了两年的时间,苗丁予在大学里完成了从“I”到“E”的转换,尽管她还不算特别优秀,但她还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收获巨大,跌跌撞撞地成长起来。

现在认识我的人都会这样说我:"你很外向啊,是E人,妥妥的ENFP(指充满活力与热情)啊"。但,这只是现在的我,刚来信院时,我可不是这个样子,那时我是妥妥的“I”(“I”代表内向)人。
被逼做游戏
大一入校,其实是我刚刚开始一个人独立生活,根本不知道如何与人打交道,不敢说话,甚至害怕跟人产生眼神接触,几近抑郁。
还记得2021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穿着新买的印有莫奈的向日葵的衬衫,和灰色裤边有三条彩条的运动裤,去参加了校级志愿者联合会的面试。那个时候我是短发,因为刚训练完,脸很红,又因为快赶不上时间,一口气跑上了一餐三楼的楼梯,因为已经快要迟到了,没控制住力气,敲开了那扇当时我不知道以后会让我崩溃的大门。进门之后,我急匆匆地坐到面试的凳子上。看到气喘吁吁迟到的我,学姐问我,“你有没有加入其他的学生会?”我说我已经加入了系体育部。她又问我:“你觉得你能给青联带来什么?”我当时很紧张,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整个人都懵了,当时回答了什么,现在已经忘记了,只记得脸很烫,手紧张得发抖。

我不知道怎么结束的面试,反正我冲出大门,像落败的兵,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宿舍。
果然,面试我没有通过。得知结果前,我还一直骗自己,安慰自己:不会落选,不会落选。但当我准确地得知结果时,我崩溃了。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在操场上大哭。哭了好一阵子,情绪稍一平定,就跑到了乌马河边,想吹吹风。我翻了我的好友列表,找到了关系还不错的朋友,打开了聊天框,向她倾诉了这几天来发生的好多好多事情。她一遍一遍地疏导我,我也一遍一遍诉说我的烦躁,用现在很火的一句话来说,当时的我"一次次的,救自己于水深火热之中"。
第二天晚上,一个总是很幽默的学长组织了一场游戏。我们大家都聚在一起,几十个人围坐在操场上,刚开始随意指定一个人,在圈内跑,另外一个人来追,被追的人必须要做跑的人做的动作,有时候是高抬腿,有时候是奇怪的表情。等到被抓的人摸到任意一个圈外的人之后,被抓的人就换成了被摸到的人。那时候我跟大家都不熟,觉得不会摸到我,只是低着头抠操场上的黑色颗粒,坐在那里看着他们玩,看着他们大笑。我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面,突然有一只手碰到了我,我诧异地抬头看着周围的人,心里想,“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做?”坐在我旁边的学姐跟我说,“要被抓啦,快跑!”我就赶紧起身开始跑,我看见追我的人在做鬼脸,用手把脸掐住,一边跑一边做高抬腿,我不好意思模仿,害怕别人嘲笑我,害怕会很丢脸,但我觉得这样不合群,就逼着自己模仿了,做的很丑,也不像,没想到大家都笑了,是开心的,大方的笑,不是嘲笑,讽刺的笑。那一瞬间,我也笑了,上气不接下气地笑,因为我还在被抓。在那一刻,我觉得其实有时候大胆一点,肢体动作夸张一点,大笑也不是值得羞耻的事情。
那天晚上之后,渐渐的我跟队友们交流的更多了,球队里面的学姐学长,也跟我说了很多关于学习上的、生活上的事情。像一只乌龟,开始了漫漫长路,慢慢地我不再那么焦虑,慢慢地学着跟人交往,也开始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被逼做主持
后来不久,系里面举办排球比赛,学长说让我来策划这次活动,组织人员,以及道具的购买,我很自信地接下了这次任务,我认为自己已经很厉害了,可以当“主攻手”了。当天晚上,我就着手写策划书,拟定组织人员的通知。很快我就写完了,参赛的通知下发到各个班级,一切都很顺利。
比赛前一周,我发现我没有通知队伍具体的规则,也没有制定比赛时间表,排球的数量也准备的太少了。我很着急,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觉得自己没有干好这次工作,肯定会挨骂,不敢跟学长说,但是我自己又解决不好这么多的问题,就跟学长打了电话。电话接通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会被骂,所以很紧张,但是学长不但没有骂我,还教我应该怎么做。学长指导得很耐心,但我却觉得很愧疚,又开始崩溃大哭,为自己准备的不全面道歉。

这次事情之后,我不会再盲目自信,做事情基本上都会考虑全面,不只是潦草的就给出一个结果。
到了比赛那天,请的主持人因为自己的时间关系没有来,所以我被临时派了一个任务——主持比赛。面对那么多人,我慌了。参加比赛的人都长得很高,我个子很低,一抬头看见黑压压的一片,直接吓得不敢张嘴,但是学姐在旁边一直鼓励我,让我勇敢一点。我觉得不应该退缩,该上的时候就应该上,一鼓作气向参赛队员说明了规则和比赛时间。那天天很冷,但是我还是紧张地手心出了很多汗。直到把要讲的话讲完,我突然觉得,讲话也没有什么,我也能行!
这次对不敢面对很多人说话的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此后,渐渐地,我在该发言的时候不再保持沉默,变得勇敢了许多。
就这样,我在晋中信息学院一天天长大了,原来那个内向的女孩不见了,我开始变得活泼外向。从“i”到“e”,不只是性格上的改变,更是我人生的转变。在26个英文字母中,它们之间的距离只隔着三个字母,我跨过它们,却用了两年。
征文没有获奖
前几天,我看到,晋中信息学院喊出了“双一流之外的首选大学”的口号,我觉得太准确了,因为成绩不是现代社会评判人的唯一标准,成人才是。它和只讲究专业学习的大学不一样,它要求同学们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它不仅仅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大学体验和校园生活,更让我的性格发生了180°大转变。在这里的两年,是我快速成长的两年,我不仅认识了自己,还找到了自己,变成了希望的自己。

当然,改变我的不只有完满教育,还有其他的。比如说科幻。我上的最有趣的通识课莫过于张冉老师的科幻小说了。他跟我们讲了很多关于科幻的故事、小说的架构、科幻小说的背景历史,张老师总是能把枯燥的知识用非常有趣的故事讲出来,让原以为这门课很枯燥的我,对这门课的看法产生了变化。
再比如今年学校推出来的一门新的课程,叫做Understanding Business。这门课不仅仅是教我们很多关于公司商业的知识,更多的是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英语沟通能力,鼓励我们去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和团队里面的成员交流,主动去学习新知识,了解多元化的思想。现在,我们和Lynette老师和Thabi老师学到了很多,会更自信地表达自己,展现自己,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躲在自己的世界。
对了,还有一次学校组织的征文比赛。赛前我自认为准备得很充分,文采也很好,我觉得应该可以拿一个比较不错的成绩,但在等了近一个月后,却失望地发现,公示的名单中没有我。那一刻,我的内心充满了沮丧,甚至开始动摇我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自信心,感觉自己的能力并没有那么强,根本比不上其他人。
满怀着这种灰暗的心情,我向孙善清老师寻求帮助。孙老师给我回了几句话,我印象深刻。他安慰我说:“别放在心上,一笑而过!人生这一辈子,这样的事儿不会少,要学会习惯!”怕我想不通,他又用他的人生经验开导我,并给我解释比赛的组织过程,让我用平常心来看待自己遇到的挫折。

这次微信聊天给我灰暗的心情带来了一抹灿烂的阳光。我给孙老师回了一张微信图片,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万丈高楼平地起,大起大落靠自己!”我想用这样一种方式告诉老师,我想通了。
回头想想也是,无论拿不拿奖,文章我是认真写了的,而且,在新采学院老师的指导下,我明白了不论写什么类型的文章,都需要围绕一条线索来写,要有总体的思路;明白了应该怎么去读书,怎么去练习写作。有了这些,收获难道不够大么?非要拿个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