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张红斐,女,讲师,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电影评论中心教师,商务英语学院第二批全生异科导师。主讲《从小说到电影》《经典电影赏析》课程,发表论文2篇,获2023-2024学年优秀全生异科导师,第三届“博雅杯”通识素养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重逢在梦想起点
2020年跨年夜,我在朋友圈写下:“错过了秋枫和冬雪,会迎来春天的樱花吧”。历经半年的求职历程,经历过简历石沉大海的失落,也收获过面试官的暖心鼓励,在跌跌撞撞中逐渐看清职业方向。2021年3月30日投出简历时,我未曾想到这将成为人生的重要转折——4月2日接到面试通知,5月12日以实习生身份踏入信院。十二年前在太谷二中学习编导开启的影视之梦,此刻终于在教学楼的光影课堂里生根发芽。
还记得2012年路过当时的“山西农大信息学院”时,围墙内汪峰演唱会的声浪曾让少年的我驻足张望;2013年尚雯婕的歌声从校园飘出时,攥着编导专业课本的我满心向往。2023年疫情过后春暖花开的春天,当金志文的旋律在阿信操场响起,我已能带着工作证从容走进迎新晚会现场。这方曾让我徘徊十年的校园,如今每个角落都浸润着熟悉的气息:图书馆的木质书香,乌马河畔的粼粼波光,电影院座椅上细碎的讨论声,都是我与信院共同呼吸的证明。

讲台的三重变奏
面试前一晚的月光终将记得我的忐忑,那时凌晨两点仍在酒店模拟试讲。部门同事后来笑谈:“当时你攥着翻页笔的手都在颤抖。”“当时在面试现场,你表现出的就是很紧张且很警惕的状态。”确实,直到2021年9月6日真正站上讲台前,我始终觉得那些在走廊偶遇的资深教师自带光环——他们能在《从小说到电影》课堂上随手拆解叙事结构,能在《经典电影赏析》课程里带学生捕捉镜头语言的诗意。

我开始带着笔记本穿梭在不同教室,记录前辈们的教学智慧:有的老师用角色扮演激活课堂,让学生在《让子弹飞》的情景模拟中理解鹅城群众心理;有的老师通过分组辩论,引导学生在《无间道》的片段鉴赏后探讨因果律。当下,不论是通识教育也好,专业教育也好,我们反复强调并避免的就是一味地灌输式教学,这种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与思考力的通识教育模式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表达权与创造权,这正是我们想要看到的良性教学理念与教学机制。




董事长在《梦想与实践》中说道“我们的完满教育也好,通识教育也好,其中有一个功能是求善,善就是对与错、是与非、好与坏。另一个功能就是求美。”这份理念始终烙印在我的教学实践中。《从小说到电影》《经典电影赏析》课程恰似两扇雕花木窗,推开后可见美育的天地,我们不是机械对比文本与影像的差异,而是带学生在《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红色灯笼里触摸时代肌理,从《活着》的皮影戏光影中聆听命运回声。
课堂上我常对学生说:“如果你们结课时只记得《让子弹飞》有多少处隐喻,那是我的失败。但若你们某天走过地铁通道,突然从流浪歌手的声线里听出《海上钢琴师》的孤独,那便是教育的意义。”比起分析蒙太奇技法,我们更关注张艺谋电影里红色灯笼的折射如何照见人与人的疏离与敌意;比起复述《让子弹飞》的剧情,我们讨论姜文导演的镜头怎样隐喻阶级隔阂与革命斗争。这种“感性启蒙”已经逐渐渗透在我课堂的每个角落。如今,我与讲台的关系已经由最初的忐忑转换为自信。在教学、光影职场行、影评人训练营、镜遇讲座、院线观影等特色活动的历练中,我与讲台已经成为了好朋友。


我期待的学生从来不是行走的影史资料库,而是能用电影语言解读世界的“生活导演”。他们让我确信,当教育不再执着于填装知识,而是点燃感知的火种,平凡的青春便有了诗意栖居的可能。
异科日志里的星光
2022-2025三年时光我与商务英语学院2022级学子们之间的故事如同一幅细腻的水彩画,缓缓铺展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我,作为全生异科导师,有幸成为这片画卷中一抹独特的色彩,以六种角色穿梭其间——秘密守护者、关系调解匠、美食共享家、笑颜传递师、艺术引路人、学业导航员。

我如同一位秘密守护者,既完好地保存着每个人的梦想信封,又静静地倾听我的35位学子们每一颗心的低语,保护着他们每一人心灵深处的秘密基地。

与此同时,我也是一名关系调解匠,始终秉持着“尊重个性、放下面子、学会沟通”的原则去帮助我的同学们维护人际关系。每次的调解我都在引导对话流向更深层的理解与共鸣,让每一颗心都感受到被听见、被理解的温暖。

在我们的美食共享中,每一道菜肴都承载着一个故事,每一次微笑都是心灵的触碰。同时我们在品尝美食之余谈论着各自的梦想。


艺术引路人,是我在另一个维度上的身份。作为电影学者,能够利用我的专业知识带领同学们共同探索色彩、线条、镜头、构图与手帐的奥秘,都是让35位同学与自我和世界对话。在电影中那些充满创意的瞬间,我们学会了用电影的语言表达内心,无论是镜头下的抽象,还是音乐里的细腻,都成为我们情感交流的桥梁。



而作为笑颜传递师,我的目标是让欢笑成为我们日常的背景音乐。因此我会带给同学们更多的户外游戏活动、美甲活动、冰箱贴自制活动。旨在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以幽默化解生活的重压,每一次笑声都是对困难的轻蔑,是对生活热爱的宣告。




而学业导航员的角色,则是在知识的海洋中引领航向,帮助我的学生们发现自己的兴趣与潜能,鼓励他们勇敢地探索未知。我们共同制定考级目标、考研计划,分享学习策略,每一次进步都是同学们自我挑战的胜利。

我们的故事如同一曲未完的交响乐,每一个角色都是不可或缺的旋律,共同编织着属于我们的乐章。让我们携手,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个挑战,庆祝每一次成长,让这段旅程成为我们心中最珍贵的记忆。如此,我们的故事,在晨光中启程,在星光下延续,每一刻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照亮着彼此的未来。
最近整理旧物时,翻出2021年面试用的课件,首页还留着当时缓解紧张的隐藏标注:“深呼吸,微笑”。现在的我依然会在开学前夜反复打磨教案,但更多了一份笃定——当看到学生在短视频影评作业中用蒙太奇手法重构“生活”,当发现异科学生在我的引导规划下找到了自我,我知道那些在课堂播撒下的光影种子,在异科交流中传递的情感正在抽枝展叶。
信院四载春秋,从初登讲台的青涩到抗疫战疫中的坚守,从单向的知识传递到双向的成长对话,终于懂得教育的真谛不在于填满容器,而在于点燃火把。此刻站在右岸湖畔,再次想起当年那条朋友圈——原来所有冬天的蛰伏,都是为了见证春天如何把风雪酿成花海。
供稿:电影评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