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晋中信息学院2023乌马河·非遗创新创业大赛举行,大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线,汇聚非遗文化创新发展的人才、产品、项目和团队为线索,聚焦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旨在让大学生创业者们通过大赛迸发创新创业的蓬勃生机。
创新高校非遗传承途径
山西煤雕艺术、太谷形意棋、清徐背铁棍、孝义皮影戏……非遗创新创业大赛自9月启动以来,共收到申报项目104个,参赛学生800人次,30个项目成功晋级决赛。
决赛采取“团队项目展示+评委提问”的形式,各参赛团队针对项目概况、行业现状、市场预期、商业模式、创业团队等内容,阐述了创新思路与创业理念,充分展现了大学生创业者的生机与活力及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青春风采。
“煤冠如玉——煤制艺术的传承与发扬”团队从确立项目至今,始终坚信煤雕本身就是山西劳动人民宝贵的非遗技艺结晶,他们在比赛过程中默契配合,带着“文化山西”的IP走向舞台,让大众了解了煤雕的宝贵价值与意义。
“很荣幸能参加本次大赛,这次我们将文水吴村的烙画葫芦搬上了舞台。烙画葫芦工艺精美,制作过程极具可操作性和趣味性。”“致葫之芦——文水吴村烙画葫芦助力乡村振兴”团队在比赛中表示,非遗重拾路漫漫,他们将怀着“上下求索”的信念,让烙画葫芦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产学一体构建育人平台
晋中信息学院于2015年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坚持 “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传统文化与非遗技艺融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修养,以此来培养“完整的人”。此次,该研究中心与创新创业学院精心策划了晋中信息学院首届非遗创业大赛,通过前期对非遗项目的深入传习、市场调研,了解传统行业的发展痛点,面向非遗工作创新传承路径,激发文化活力。
据了解,为更好地传承非遗,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晋中信息学院构建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非遗博物馆+创新创业学院”一体化育人平台,更高质量地落实产教融合、育训并举。
该研究中心突出非遗保护与活态传承,先后与驻地政府联合成立了“太谷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与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7家联盟高校在晋祠博物馆联合成立了“黄河寻根问祖文化联盟”,多年来积极参与市级、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工作,创办了《三晋非遗研究》专业刊物,拍摄了《晋中市文化遗产系列纪录片(第一辑)》,撰写了《三晋非遗传承人访谈录》等书籍并持续进行非遗文创产品研发,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非遗博物馆解决沉浸式传习不足的问题,建有流风遗韵、粉墨春秋、大国匠心、游艺江湖四个主题展区,充分满足学生非遗传习教学的需求。非遗博物馆也即将在全面落成的同时向全社会开放,共享非遗文化研究的相关成果。
创新创业学院集“产、学、赛、创”一体,推动非遗创新性发展,解决传创场景不完备的问题,依托校企合作资源,开设文创、融媒体、竞赛、技能认证4类双创空间,能同时满足数十支学生团队文创开发、赛事集训和技能认证的需要。
非遗的保护、传承本质上就是“护文明之火种,传永续之文脉”。晋中信息学院将继续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传承新路径,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