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各会员单位:
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向应用型转变是党和国家列入“十三五”规划(2016-2020)的重大决策,根据国家三部委《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以及中国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董事局副主席Dr.Christoph Beier先生所达成的合作共识,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已正式签订合作备忘录,以共同实施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单位的校长、课程开发研究人员、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赴德国公立应用技术大学研修计划。现通知如下:
1.关于研修方向与主题
1.1.以“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校长决策与管理”为专题,组织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单位的校级领导到德国应用技术大学进行两国高校校级领导的研修和交流活动。
1.2.以“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专题,组织中方骨干教师到有关德国应用技术大学进行短期研修。
1.3.以“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各级行政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为专题,组织中方骨干管理人员到有关德国应用技术大学进行短期研修。
1.4.以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所确定的专业方向的课程开发与建设为专题,组织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单位的课程开发人员到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对口专业开展有关课程开发的研修和对口交流。
2.关于研修模块的设置及功能
各研修专题,将分为A授课研修模块、B专题调研模块、C学术活动模块、D研讨活动模块。四大研修模块交叉进行,实施中德双方学者互动交流、授课进修与共同研讨紧密结合的研修计划。研修内容即有宏观层次又有微观角度,以适应中方院校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并增设具有针对性、能够全面了解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教育特点的学术活动环节,从而达到强化短期进修实效的目的。
3.关于研修内容
为了让中方研修人员能够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作为德国高等教育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整体人才培养系统的建立,建设和独具的特色,并能在大系统的背景下,分析和借鉴对中国转型高校具有意义的人才培养环节,达到研修结朿后,研修人员能够引进,植入,消化和推广研修成果,取得预期效果,并为今后过渡到中德高校的合作办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各研修专题的模块内容的组合将有所不同,但四个研修专题的内容整体,除具有具体课程开发的技术步骤、手段和措施方面外,还涉及以下广泛内容:
3.1.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3.2.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兴起原因,发展动力及其在德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
3.3.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应用型德国制式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及认证。
3.4.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校长决策与管理。
3.5.一所应用技术大学里的行政管理建设和行政管理流程。
3.6.应用技术大学专业设置与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
3.7.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双元制教学——理论如何转化成应用技术,学生如何参与教授的研究项目。
3.8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控制、管理机构及系统
——ACQUIN, ASIIN, FIBAA & Co及如何通过认证机构的系统认证和学科认证提高对教学质量的控制和管理。
3.9.高校和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的关系。
3.10.有关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产学研之间的结合与关系。
3.11.关于高校研究成果、知识产权与企业的有偿交易。
3.12.高校和企业如何共同协作以满足职场的需求。
3.13.应用技术大学如何争取和安排学生在企业中的实习位置,实施实习指导和实习考核。
3.14.德国高校学分制、考试制度、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颁发制度的介绍。
3.15.关于ECTS体系——欧洲学分制及学分换算体系以及该体系的运作方式和国际学生交流的关系。
3.16.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师资队伍的结构与管理。
3.17.德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和助学系统——数码中心。
3.18.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在国际间的校际合作与交流项目。
3.19.公共资金和费用的来源、使用和管理。
3.20.高校实验室的建立、使用和管理。
3.21.关于学科及研究项目介绍:关于学科的建立;关于学科的创新和新科技的发展;第三方项目或研究项目的应用实践。
3.22.科技园的设立及与学校的关系;研究领域与科研项目介绍。
3.23.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继续教育系统。
3.24.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校、系二级行政管理架构和决策委员会;管理措施的实施;学科的设置与课程的设计。
3.25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专业系课堂教学特点及学生对教学的反映。
3.26.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专业系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室参观与实验课教学观摩与旁听;学生实习现场观摩,与实习指导教授和实习学生座谈;考察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场所、有关过程,了解德国教授对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安排和指导。
3.27.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校企合作关系:大学与企业的科研和技术合作的项目;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技术校区的建立与功能;具有大学教师和工程师双重身份的应用技术大学师资;了解企业和有关机构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
3.28.关于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与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动力及成效。
各专题研修的项目书见附件。
4.在德国的研修单位
研修活动将在德国多所公立应用技术大学内全程实施。藉此以利于中方研修人员近距离有深度地考察剖析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内在培养机制和系统功能。德国方面参与实施计划的是由有关德国应用技术大学领导和教授组成的专家团队,他们将采取授课、座谈、调研等方式与中方人员进行应用技术大学教育领域的广泛交流, 在组织学术活动和专题调研时并有德国教育行政官员、企业界和科技界人士适时参加。
5.研修特设全程翻译专员
鉴于参加研修的中方人员绝大多数是非外语专业的,且不具备用德语流畅交流的能力,而研修活动涉及多门学科,并有着必要的双向交流活动。为保证研修的质量并增强研修效果,必须要有解决语言障碍的措施。基此,本研修配置全程现场实时翻译专员。翻译专员在德方专家团队授课时,负责在课堂上实时将讲课内容、课堂讨论翻译成学员本国母语。并全程参与研修计划所安排的学术活动、调研、研讨、考察和座谈活动。所配置的翻译人员将拥有相关专业学历,特别具有理工科专业背景以及多年专业翻译的工作经验,精通专业德语翻译,并熟悉跨文化国际交流。
6.本研修计划分三年实施完成;参加研修的总人数为1150人;其中校长150人;骨干教师600人;骨干管理人员200人;课程开发研究人员200人。
附件一、联盟成员单位的校长、课程开发研究人员、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赴德国公立应用技术大学研修计划报名表
附件二、中国转型高校校长赴德国培训项目
附件三、关于中国转型高校以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性课程开发的培训项目
附件四、关于中国转型高校骨干教师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培训项目
附件五、关于中国转型高校骨干管理人员培训项目
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
秘书处
2016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