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季学期教学督导简报第六期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2-12-14 00:00:00 点击:

本期(第11—14周)因属地(太谷区)新冠疫情防控形势发展变化,我校教学形式随之多次调整。第11周因太原市和晋中市多地出现核酸检测“阳性”病例和密切接触者,我校部分课程及时转为“线上教学”。第12—13周校园内出现核酸检测“阳性”病例后,被划定为“临时静默管控”,全部课程转为“线上教学”。第14周根据上级文件“学生自愿离校返乡”精神,几乎全部离校返乡,全部课程进行“线上教学”。

本期教学督导进行了几项工作,一是继续完成本学期“期中教学检查——线上教学资源的摸底检查”工作(第11周);二是部分督导员跟踪线上听课;三是在召开了本学期第6次教学督导工作例会(第14周)。现把这几项工作简要通报如下。

一、教学运行情况

(一)督导听查课情况

本期(第11—14周)校、院两级督导员随机线上听课共166人次。其中评分结果在90分以上(优秀)者49人次,占29.5%;85—89分(良好)者113人次,占68.1%;80—84分(一般)者4人次,占2.4%;79分以下(较差)者无。全校教学情况整体优良。

本期督导听课评价优秀的教师及其课程共43人,详见表1。

2022年秋季学期教学督导简报第六期

(二)学生到课情况

第12—13周为学校抗击疫情特殊时期,因每天师生全员核酸检测、学生楼封控管理、教师志愿者工作等,故学生到课率未作统计。第11和14周教学秩序正常,全校学生平均到课率为99%。学生到课率100%的课程有32门次,占到听查课程(48门次)的66.7%。

“学生到课率”达100%的院部有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传媒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和体育教学部。

各院部学生平均到课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传媒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体育教学部>商务英语学院>淬炼商学院>智能工程学院>数理教学部>创意写作学院>通识教学部(详见附表1)。

二、督导工作例会纪要

12月9日(第14周周五)下午全校督导员采用“腾讯会议”召开了本学期第6次督导工作例会,主要议题一是督导员就近4周的听课信息进行了交流和研讨;二是督导办张主任传达了12月9日集团教育委员会第七次会议精神。

在信息交流议题中督导员反映,多个院部对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和帮扶不断推进,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如商务英语学院邀请郭乃照教授连续做了四次“提升教学基本功”方面的讲座,艺术传媒学院严格实行“一对一老帮新”措施,对帮扶过程和效果进行检查交流。

本期督导听课中发现了多位教学有亮点特色的优秀老师,特别是在第12-13周特殊时期(学校出现疫情临时静默管控期间),不少教师仍坚持教师职业操守,教学不放松,课堂显特色。例如:

信工院杨方韬老师第12周周四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仅在学校发现疫情“封楼管控时期”照常上网课,而且下课后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关注被隔离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缓解同学们因隔离产生的恐慌,做到了“隔离病毒不隔离关爱”。

经管院新入职的田文静老师,第13周周四的《保险学》课程,授课目标明确,从概念、分类、关系三方面详细解析了“社会保险”,用简短的视频展示了中国社会保险的历程,内容讲解透彻,知识点衔接自然,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讨论巩固重点难点知识,学生参与积极,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思政部赵静老师第12周周二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课件制作精美,图文并茂;视频导入新课,问题引导思考,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师生全体出镜上课,师生教学互动效果非常好。

思政部卢静老师,第13周周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提前安排学生分组,学生按分组情况于课前10分钟进行一周新闻内容分享;课前准备充分,双设备摄像头直播板书内容;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堂学习氛围浓厚,教学效果很好。

数理教学部程艳老师第12周周四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课堂上讲解中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做笔记,课堂节奏掌握恰当,利用“腾讯会议”发放作业,并通过语音连麦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增强了学生参与感,教学效果很好。

此外,在第11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信息工程学院王建珍老师《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实验步骤讲解及软件操作演示非常清晰,对学生实验报告要求细致,须有截图和文字说明,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不成功的同学共享屏幕查找问题、及时解决。“学习通”平台资料完善,列出了章节知识点,便于学生归纳总结,教学效果很好。

商学院卫娜老师的《财务管理》课程,PPT课件重难点突出,电子板书详细推导公式,演算过程详细,思路清晰,不同颜色凸显出重难点,便于学生们能够很好地理解消化,教学效果很好。

除此之外,本期督导听课中发现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第11周)还存在极少数教师线上教学未出镜或出镜时间非常短和“学习通”平台资料严重亏缺等问题,希望引起重视、尽快改进。

本次例会在第二个议题中,督导办张主任传达了集团专业教育委员第七次会议精神要点,及时上传了(集团专教委)李主任的总结讲话PPT课件截图,并就“后疫情时期”抓好课堂教学质量、疏导学生心理健康以及课程思政等问题进行了引导性讲述。全体督导员进行了热议并一致表示,今后将要进一步发挥好督导员的作用,既要认真“督导”教师教学,也要率先垂范认真授课,为恢复和稳定我校教学秩序、提升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三、期中教学督导检查结果通报(续第5期督导简报第三部分)

本学期期中教学督导检查“线上教学平台课程建设资料”工作,为期第10—11周两周时间,上一期督导简报(截止第10周周末)通报了有专业、有学生的7个专业学院(属于专业类课程)的检查情况。本期简报继续将第11周检查的9个通识类课程所属单位(含数理部、思政部、体育部)的情况予以总结通报。

第11周的检查,9个院部共抽查了108门课程,涉及到85名任课教师。这9个院部的课程类型和特性差异较大,从可比性角度大致分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基础课(必修课)和我校的特色课(选修课)两类。试从下面两个方面分析之。

(一)线上教学平台课程资料检查结果

1.培养方案中的基础课(必修课)

包括数理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通识教学部和体育教学部4个单位,被检查的课程情况参见附表2。

①教材共抽查课程61门次。没有纸质版教材的“课程”为18门。其中缺少纸质版教材的主要是通识教学部课程。

电子版教材,数理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和通识教学部3个单位的课程基本都有,缺电子教材的主要是体育教学部课程。

②PPT课件数量平均每学时为15张,整体良好。体育教学较特殊,有更好,没有PPT也可以。

③教学视频,自制视频时间平均每学时为5.3分钟,引进视频平均每学时为8.6分钟,“自制+引进”视频平均每学时为14分钟。教学视频整体偏少,体育教学部更少,才7分钟。

④作业布置课程比例占到92%,整体良好。体育教学部67%,较差。

⑤上课通知课程比例占到93%,整体良好。体育教学部73%,较差。

2.我校开设的特色课(选修课)

包括包括远景学院、创写学院、双体软件精英产业学院、影评中心和科幻学院5个单位的课程。

①教材共抽查课程47门次。没有纸质版教材的“课程”为17门。这几个单位的课程几乎都没有固定的教材。

电子版教材共抽查课程大纲章数389章,实有电子教材共91章,约占比例23%。除双体软件精英产业学院全有,远景学院、创写学院、影评中心和科幻学院4个单位的电子版教材也都严重不足。

②PPT数量平均每学时为10张,整体良好。双体软件精英产业学院的课程属于实操性课程,PPT较少也可以理解。电影评论中心的PPT明显偏少。

③自制视频时间平均每学时为7分钟,引进视频平均每学时为7分钟,“自制+引进”视频平均每学时为14分钟。教学视频整体偏少,尤其远景学院和电影评论中心较少。

④作业布置课程比例占到98%,整体良好。

⑤上课通知课程比例占到87%,整体良好。

(二)督导对线上资料建设的建议

1.加强教材建设,注重规范标准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最重要环节。教材纸质版固然重要,但电子版教材也是线上教学所必备的教学资料。电子版教材可以是纸质版教材的电子化上传,也可以是主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新内容补充,尤其是我校自己开设的特色课程。因此建议我校的特色类、通识类课程不仅要加强电子版教材建设、补齐短板,而且要注意教材的基本规范。在目前尚未有统编、固定教材的条件下,主讲教师可以把课堂讲授的内容整理成自编“讲义”,包括主要参考资料(著作、文献等)。而且作为教材(或讲义)一定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教材内容要相对稳定,每年可做一些微调(补充、更新)。

2.加强课程建设,团队共建共享

通识教学部、创意写作学院的好多课程是多名教师共同承担一门课的教学。据此,承担同一门课程的多名教师可以组成教学团队,遴选一名“课程负责人”,并实行“以老带新”。教学团队对线上教学资料可以共建共享。即在建设中分工合作,在利用中相互共享。“共建共享”不仅省工省力,而且便于统一教学大纲、确定知识要点、划分模块章节等。当然在使用同一教学资料的前提下,任课教师对具体知识讲授、案例选择以及师生互动等可灵活掌握、因人而已。这样,既能保证课程的相对规范稳定,也不失教师彰显教学特色和发挥个人水平。

3.结合课程特色,体现资料特点

我校开设的特色课程,建议结合课程性质特色,上传到教学平台的资料可有自己的特点。例如,《创意写作》课程,布置作业要求的同时,应提供相应的阅读范文及其书评。电影评论类和科幻类课程,布置作业要求的同时,可在平台上传授课中使用的电影资料片段或者经典电影链接以及影评范文等。远景学院的特色课程可在课程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提供阅读参考资料或者其链接。远景学院与其他院部同名的课程,应在教学互动、问题思辨、作业拓展等方面彰显一些特色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