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君,男,2001年生,山西长治人,晋中信息学院淬炼商学院财务管理(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2019级学生。刚入大学时,王泽君陷入了放纵之中,整天打游戏,结果荒废了学业。后来,在辅导员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他终于从游戏中走了出来,考到山西农业大学的研究生。
第一次翘课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大一我第一次“翘课”的情形。
那是2019年,我刚来到信院。刚从高中走入大学,那时候没一点目标。至于说上课,基本上是躲在教室后排低头打游戏,作业就是抄,抄完交上去应付了事。一到周末更是放飞自我,通宵打游戏,打困了就睡,睡到下午,醒来再打。那段时间沉溺游戏已经到了不可自拔的地步。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一天,我第一次翘了课,躲在宿舍上睡觉。突然间,手机铃声把我惊醒。拿起手机,才听出是辅导员李瑞花老师的电话:“王泽君,来我办公室一趟。”
我一下彻底清醒过来,知道肯定要批评我旷课了。忐忑不安地到了办公室,却发现李老师没训我,先是递了杯水,才坐在我对面。我不敢看她,把目光瞄到她办公桌——上面是一摞作业,作业上是一张合影——一个穿硕士服的女孩正笑着搂着她的肩。
看我看照片,李老师对我说:“这是上届的学生,在山西农大读研,说是今天要来看我,离咱们学校很近。”看了看我,李老师接着说:“大二的这个时候,她也坐在这儿,和你一样。她逃课逃成了‘惯犯’。你今天是第一次逃课。为啥要逃课?”

我低着头,手指抠着裤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如果说“不想学”,那显得太不像话,“‘不想学’跑来上学干什么?”如果说“不知道学什么”,又显得自己太没道理,“老师明明在教你课,你却‘不知道学什么’?”看着李老师等我回答的眼神,最后我憋出一句:“就是……觉得没意思。”
李老师没批评我:“很多同学刚进大学,从高压的高中突然解放,往往找不到方向,觉得干什么都没劲。但这种‘没劲’,其实是因为你还没找到让自己‘有劲’的事。”
同样经历的学姐
李老师正和我说着话,门被敲响了,一个穿着简约西装的女生探头进来,笑着叫“李老师”——正是照片中的学姐。
学姐和我笑着打了声招呼,就和李老师聊起来。她们聊得很轻松。她说起大一、大二因为迷茫总在逃课的故事,还说她甚至一度想退学当主播的事;说起大三决定备考每天六点起床,图书馆闭馆才走;说起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又战;说起现在她跟着导师做项目,已经开始参与论文写作发表……
我起初百无聊赖地听着,觉得这位学姐也不是个尖子式的人物,很普通,跟我差不多,逃课、挂科、迷茫、差点退学。当听到她开始逆袭,备战考研,现在跟着导师干得风生水起时,我的内心猛地被揪扯了一下。我开始认真地听起来。

没等我从故事中走出来,李老师把目光转向我:“听了她这么说,你有什么感想?她的起点比你还低,但她后来走出了自己的成功路。你也一样能成功。以后不许旷课了!”
我急忙点头答应。回去的路上,我脑子里反复想着那个学姐说的话,也想着李老师说的话。学姐和我具有可比性,我们起初都不优秀,都不想上课,生活都没目标、乱糟糟的,所不同的只是她成天靠刷短视频耗时光,我靠打游戏耗时光,半斤八两、彼此彼此,本质都是无聊打发时光。但她后来成功了,考成了研,而我呢?我该咋办?我确实不该再沉沦下去了,我确实该戒掉游戏了,我确实也得想个自己的人生出路了。作为大一的大学生,距离就业还早,现在想就业的事还为时过早。考研深造是唯一能做和可做的事,于是我萌生了像学姐那样考研的想法。
去当兵吧
有了清晰的目标,我内心感觉确实不那么空虚了。之后,连着几天,我不再旷课,也开始注意听课。当遇见听不懂的课时,比如老师讲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时,我还会用手机把PPT拍下来,回头细看理解。
但没几天,我又开始有些泄气。因为高数太差劲儿了——本来高中数学就没学好,进入大学又没好好学高数,现在听不懂课,做不了题。这种状态下,考研不太现实。这样一想,我学习的动力就减弱了,心里本能地想着,还是暂且松弛一下吧,于是又玩起了游戏。
心里有了游戏的牵挂,再翻开微积分课,心思就再难集中了——心里想的是,少玩一会儿再学吧。这样一想就又玩起了游戏,结果一玩就是一下午。
就这样,在学高数与玩游戏中反复折腾了几回后,我觉得自己根本不是考研这块材料,根本没有自控能力,抵御不了游戏的诱惑,那位学姐的成功模式我没能力复制。

我把我的困惑告诉了学长程少华同学——他是学生会的,大三,人很实在,说话不绕弯。程少华拉把椅子坐下,给我分析说:“那就先解决你的主要问题。想戒游戏瘾,确实很难。没有外力,仅靠你自己的意志力,估计很难戒掉。这个外力最好是去当兵。部队的纪律管束肯定能让你戒掉游戏瘾。而且,当两年兵,回来考研初试加10分,退役后学费返还,还有专项招生名额。你要是真想上岸,这10分加分能起关键作用,很多人就差一两分上不了线,更别提10分了。”他给我介绍说,当兵这两年,真能改变人。他的一个学长,以前比我还颓废,挂过五门课,整个是个废料了。可等当完兵回来,整个人像换了芯子,最后考上了双一流大学的研,成牛人了。
这番话完全打动了我,我当即决定去当兵。入伍后才发现,部队生活是真苦,但确实很锻炼人,每一次站岗、每一次训练,都无法偷懒,这让我的意志力、约束力感觉越来越强,最终彻底戒掉了游戏瘾。
为何不去转专业?
退伍返校后,我开始备战会计学管理类联考,每天埋头于管理类综合课程和英语的学习。然而,学了半年,开始做模拟题时,我才发现,现实给了我当头一棒——第一次模拟考试只有75分,离总分200分差得太远。反复检查,我发现主要是知识点没掌握。
这让我很灰心,觉得会计学专业似乎并不适合我。
想着上次李老师对我的开导,我就拿着模拟卷走进了她的办公室。
李老师问我:“将来一定要从事会计工作吗?”
我说:“那倒未必。”

李老师说:“那就换一条专业路。你以前见过的那个学姐,之前也是学会计学的。她和你一样,其实也未必喜欢会计学。她考研时起初选择的是本专业,结果一战失败。她说自己只想提升学历,为将来发展打个好基础,我就建议她换个专业,回避掉自己学起来难的高数学科。最后她学了农学,顺利上岸。你愿不愿意也试试转专业?”
“农学?”我有些意外。
“对,农学。”她笑了笑,“咱们学校不是有‘完满教育’‘通识课程’吗?还开设了现代农业选修课,大健康学院也有老师在做农业经济、食品营养方向的研究。而且农学考研不考数学,英语分数低,专业课内容虽然多,但偏重于记忆和理解,适合你这种肯下功夫的人。”
我豁然开朗。
从那天起,我调整了专业,锁定了山西农业大学的农艺与种业专业。接下来的日子,我一头扎进农学专业课里。《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学》……这些名字听起来陌生,但只要肯学,一页一页啃下来,竟也让人渐入佳境。
我主动去大健康学院旁听相关课程,课后追着老师问问题。一开始老师还不认识我,后来见我每次都坐第一排、笔记记得密密麻麻,便主动给我推荐参考书和真题资料。我还偷偷“蹭”了他们学院的期末复习课,被老师发现后,非但没赶我走,反而笑着说:“欢迎跨学科交流!”
临近备考的那段时期,我每天六点起床背专业课,晚上十一点图书馆闭馆才回宿舍。部队养成的纪律性让我能够适应高强度的学习节奏。

2024年3月,拟录取名单公布:我一战成硕,成功被山西农业大学录取。
6年走过来,我觉得在信院的经历特别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我的人生发展方向。在这个关键的阶段中,我特别感谢李瑞花老师,是她巧妙地利用学姐的故事转变了我,又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觉得她是我人生中最好的老师;我还特别感谢程少华同学,他用自己的经验给了我一个方法。我很庆幸能在人生中遇到这么好的老师和这么好的同学,能让我完成从浑噩到觉醒的蜕变。我觉得一所学校如果有了这样的老师和同学,哪怕它再没有名气,也会在我的人生中金光闪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