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青年报】“青年志愿+书院社区”晋中信息学院“公益育人”新观察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1-10-13 00:00:00 点击:

【山西青年报】“青年志愿+书院社区”晋中信息学院“公益育人”新观察

公益塑造责任,培育高尚道德,点燃互助力量。高校大学生一直是社会公益行动的主要力量,在赛事组织、脱贫攻坚、教育帮扶、扶老助幼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晋中信息学院校团委志愿服务工作扎实有特色,依托“96321”的志愿行动体系引领青年、汇聚青年、辐射青年,连续6年获得“西部计划”优秀项目;与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等10余家慈善组织建立校地合作,成功举办6届山西省高校志愿服务论坛,多次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累计帮扶地方社区、村镇等106个,累计开展社会志愿行动3000余次、受众20余万人,累计孵化青年志愿服务项目55个;在校内外,各类志愿行动、公益赋能等多层次、多维度开展,构建起全域公益育人的新路径。

晋中信息学院 (原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2012年开始探索成立首个书院,成为传统教育阵地赋予现代教育内涵的创新育人机制,2017年提出并推行全员书院制,并进行综合改革,围绕“服务式管理,生活式学习,社区式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打造全员书院制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

作为山西省唯一全员书院制大学,晋中信息学院践行“生活在书院,专业在学院”的双院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举措。学生成为学校的主角,书院社区成为青年社群的主场,团学工作在书院发生着浸润改变的作用。

当青年志愿遇到书院社区,自发自然的公益场域逐渐形成。在校团委的全面设计和路径引导下,7个书院社区以微公益行动助力学生养成教育、以志愿项目工作坊衍生专业志愿的深度、以志愿精神培养锻造学生的“领导力”,并形成覆盖广泛、内容丰富、层次科学的公益育人机制。

在晋中信息学院的书院社区,随处可见的志愿行动感召着青春向最美的时代迈进。“这周无边书院推出了‘7日’微志愿行动计划,对寝室的废旧物品进行分类回收、环保盒子义卖获得公益积分、1日楼层义工等,在日常校园生活学习中塑造我们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榜样。”在社区性的公益熏陶中,17000余名学生都是最青春的志愿者,都洋溢着一份公益的色彩。

2017年9月,晋中信息学院以无边书院培育“责任力”作为示范书院,全面推进校内志愿服务融合提升工作,构建以青年社群为主角、以书院社区为主阵地、以志愿全阶支持为框架的书院“E”志愿全域赋能体系,营造人人志愿、时时志愿、处处志愿的氛围。

2018年10月,校团委依托无边书院阵地成立 “益无边”公益学院,是山西省高校第一所以志愿服务精神传递、志愿能力提升、公益榜样塑造、公益项目孵化、公益理论研究的公益综合体,由和众泽益志愿服务中心创始人王忠平担任名誉院长。公益学院现有校园志愿文化展览馆、志愿项目孵化区、青年志愿广场等实体阵地约600余平米;主要承担公益文化传播、公益项目孵化、公益理论研究、志愿者培训等四个方面的工作;形成“益无边”青年公益赋能计划、品牌提升计划、“公益价值+”计划、社区微志愿等志愿行动体系;形成每学年10000余人次的志愿培训、50000余人次的志愿行动、300余次的志愿交流等赋能机制。

全员书院制的推进也带动校地公益资源的合作,为青年大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公益实践平台,也为社会慈善公益组织带来可及的公益人才。晋中信息学院始终把志愿行动与服务地方发展紧密结合,积极推进“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思维。和众泽益志愿服务中心全面支持公益学院发展,并形成高校教师与社会慈善组织共同研讨书院制背景下高校志愿服务育人的新氛围;与省内相关慈善机构、Enable社会创新平台等推动青年社会创新工作,力争形成区域性的高校公益创新的发声平台;遴选入驻8个专项志愿者服务队(项目)对接校外32个乡镇、社区、基层教育组织;积极承接山西省志愿服务联合会的志愿服务培训工作等。

全员书院制下公益育人也是全员育人的有力举措。校团委积极探索校内志愿服务导师团队的建立,面向学校各专业学院、特色育人部门、行政服务单位等招募130余名志愿服务指导教师,开展艺术进社区、体育进校园、通识进中学等志愿行动,与校外社会专业人士等共同构成层次丰富、专业多元的志愿服务导师团队。

2021年西部计划专项工作中,晋中信息学院各书院累计100余名青年走进西部,再创学校西部计划新记录。学校公益育人走出了一条聚焦青年力量、散发公益精神、营造时时志愿的高校公益新常态。文/杜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