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教师按时到岗,规范教学;学生提前到课,认真听讲;教学秩序稳定,教学效果良好。
本期(第1—5周)教学督导主要工作,一是组织全体教学督导员全面开展听课查课工作;二是召开了本学期首次督导工作例会。
一、教学运行督查情况
(一)督导听课情况
本期(第1—5周)校、院两级督导员共听课358人次。听课评价结果为:评分在90分以上(优秀)者57人次,占15.9%;80—89分(良好)者276人次,占77.1%;70—79分(一般)者25人次,占7.0%;70分以下(较差、差)者无。
本期督导听课评分“优秀”且学生到课率“98%以上”的教师共36人,详见附表1。
(二)学生到课情况
本期全校学生平均到课率为94.97%。到课率100%的课程(103门次)占到全部听查课程(358门次)的28.8%。本期学生到课率整体良好。
各院部“学生到课率”排名前三位的是:团委、双体软件精英产业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
各院部学生平均到课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团委=双体软件精英产业学院>学生处>信息工程学院>商务英语学院>创意写作学院>数理教学部>艺术传媒学院>体育教学部>淬炼商学院>云端剧本杀学院>通识教学部>智能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健康学院>电影评论中心(详见附表2)。
到课率低于85%的25门课程归属院部及其任课教师清单,详见附表3。
二、督导工作纪要
10月15日(周三)下午,全体督导员在5教306教室召开了本学期第1次督导工作例会。会议对上学期教学督导工作进行了简单总结,对进一步规范教学督导工作提出了要求;传达了集团月度督导会议精神;交流了近五周教学动态信息。
(一)督导员听课信息交流
通过督导们交流近五周教学动态信息,发现多位讲课有特色亮点的优秀教师。
艺术传媒学院闫晓英老师的《设计概论》课程,教学中将理论与前沿设计案例深度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拓宽专业视野,课程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统一。教学方法精准匹配专升本学生学情与设计需求,实践作业采用分层设计,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听课认真,积极参与互动,课堂氛围活跃,整体设计逻辑清晰,特色鲜明,教学效果显著。
艺术传媒学院张晓龙老师《动画后期合成》课程,讲解逻辑分明,巧妙设计板书,帮助学生快速识别知识重难点,降低理解难度。教师主动准备扩音器、收音器等工具,针对每个知识点录制高质量视频,为学生课后复习、知识巩固提供有效支撑。适时融入思政元素,结合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多数学生能跟随教师节奏逐步学习,课堂专注度高,整体学习状态积极。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高培月老师讲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讲解生动且贴合知识点,有效将抽象的哲学概念具象化,降低了学生理解难度。教学方法得当,互动方式自然,互动内容能够有效辅助教学,采用进阶式互动能够充分调动课堂参与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通识学院王健老师的《古典音乐入门》课程,对教材内容深度剖析,讲解深入浅出,逻辑架构清晰,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巧妙运用案例教学激发学生思维,课堂参与度高。鼓励学生提问,培养问题意识与解决能力。面对学生的各种反应能及时应对,营造出活跃且有序的课堂氛围,展现出极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学生抬头率高。
智能工程学院沈启敏老师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讲练结合,用启发式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师生有效互动,整体抬头率高,听课氛围良好。板书布局合理,重点突出,课件内容丰富,讲解透彻,条理性强。
智能工程学院姚新改老师的《机械工艺学》课程,课堂管理严格,课件中重难点标注分明,板书布局合理。能拓展前沿教学内容,将老知识与新知识有机融合,举例通俗易懂,提出问题加以引导,与学生互动良好。
(二)督导员们在交流时也提出一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新学期刚开始,听新教师的课是督导员的一项首要工作。在与新教师的课后交流中,发现有的学院在“老带新,传帮带”工作上抓的不实,落实不到位。新教师对“结对子”的老教师的名字也叫不上来,听老教师的课也只听了两三次。希望各学院对“老带新,传帮带”工作高度重视,狠抓落实,促进新进教师尽快成长。
2.个别教师只顾自己讲课,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不到位,与学生的互动较少或干脆没有互动。希望老师们转变教学方式,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注重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与学生有效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第四、八节课存在个别教室提前下课。希望任课教师与各学院学生管理人员,共同重视此项工作。
4.艺术楼一层教室灯光普遍比较昏暗,部分教室音响无声音,如110、109教室。
教学督导办公室
2025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