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培哲,男,2003年7月生,甘肃白银人,大健康学院园林2201班(太行书院)学生。孙培哲由于自制能力差,胡吃海喝,导致体重暴增。进入大学后,身体开始出现健康危险。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终于痛定思痛,坚持努力,5个月体重从300斤降到200斤。由之,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300斤的危险
刚进大学那会儿,我站上体重秤:300斤!天,比高考前又重了20斤!我还发现,那时,走路膝关节总是咔咔作响,稍走几步就张大嘴喘气,大汗淋漓,而且,上课时候总犯困。我知道,这都是因为肥胖导致的,可是我仍然控制不住肉的诱惑,每顿都要吃两份米饭三份菜加一个鸡腿,吃完还要来瓶可乐灌灌缝。
有一天下午,我在书院参加教体育的李若愚老师组织的异科活动,自我介绍时,我站起来有些猛,眼前一阵发黑,打了一个踉跄。李老师担心我的身体,开车陪我去医院体检。结果,血压140/95、血脂高、血糖高、重度脂肪肝、椎间盘突出……一连串标红让我看得惊肉跳。医生翻看着手里的体检单,有点吃惊地说:“19岁三高就这么严重,这么多超标项,得减肥,不然很快要出事!”
回校的路上,李老师对我说:“医生说得对!前年有个报道,江苏一个女生,才21岁,体重280斤,起初认为‘胖是福气’,吃饭没节制,就好喝饮料,寒假在家看电视,猝死了,原因是肥胖低通气综合症,也就是‘胖到不会呼吸’。你说,她如果知道自己会胖死,她会不会提前减肥?你现在身体已处于高危区,心脏时刻要用常人三倍的力气泵血,这样高强度的工作,真会猝死。要对自己负责啊!”
我被老师的话吓住了,想着自己也会像这个同龄女孩一样不久于人世,我吓得冷汗噌噌地往出冒。
看到我害怕的样子,李老师又安慰我:“现在改变还来得及。你看咱们学校一直提倡‘身心共育’,这不是光说说的,社团每周都有晨跑、夜跑、划船、游泳等比赛,就是让大家在锻炼中找回身体自主权嘛。你现在关节、血管、代谢系统都在透支,你得从今天开始,用自律重塑健康。”

我问李老师有什么快速减肥的好办法。李老师摇摇头:“没有短平快的办法,全靠你自己坚持。减肥不是个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你长时间‘管住嘴、迈开腿’——要戒掉高能量、高脂肪、高糖分的吃食,要健康吃饭,克制自己,不再喝汽水饮料,不吃汉堡、火锅、炒肉、膨化食品。‘迈开腿’就是要锻炼。”
一天两次“管住嘴”
回宿舍的路上,我觉得口渴,就来到超市,站在饮品区,手不自觉地抓起可乐,突然又想起李老师说的“管住嘴”,内心一阵纠结:“喝一瓶没事,胖也不是一瓶可乐导致的”“不!不能喝,得减肥。”“喝一瓶吧,就当最后的告别”“不行,有第一瓶就有第二瓶”“胖又不是喝可乐导致的,就喝最后一次”“你连喝可乐都抵制不了,还谈什么减肥?”我手里的可乐,拿起放下,放下再拿起。最终,还是理智战胜了欲望,我买了一瓶矿泉水,咕噜咕噜灌了进去。
走出超市,心里忽然有些小小的成就感——毕竟,可乐是我从幼年到现在都离不了的最爱。第一次“管住嘴”,第一次不放纵自己,第一次能够自律起来,是个好兆头!不觉间,我对自己能够减肥成功有了信心。
下午的时候,室友打电话说全宿舍去火锅店聚餐。我的心里咯噔一下:“坏了!难道我要‘破戒’吗?”一想起火锅里冒出的腾腾上升的热气,薄薄的肉片在沸水里翻滚,夹出一块,蘸上麻酱,放进嘴里,再喝上一大口冰凉的啤酒的感觉,我就感觉如登仙境。可是,刚刚做出决定要减肥,并且还迈出拒绝可乐的第一步,不能第一天就打嘴吧?我咬着牙,表态拒绝。

没有参加大家的聚会,我不由又高看自己一眼,原来我也可以自律!这在之前是从来不敢想象的。我看到了自己减肥成功的希望。
减掉100斤
“迈开腿”说起来容易,但真做起来却很难。单说跑步的枯燥就让人很难坚持。
幸好,学校有健身房,对学生免费——同样是跑步,站到跑步机上,就有种不一样的感觉,尤其是周围有人和你一起,有种融入群体的感觉。
每天下午下课后,我都会径直走向健身房,迫不及待地冲向跑步机,将速度调到自己能承受的最大值,仿佛这样就能更快地甩掉身上的赘肉。一开始,我还勉强能跟上节奏,但没过2分钟,就开始气喘吁吁,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汗水不停地从额头滚落,模糊了我的视线。我咬着牙努力坚持,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坚持下去,就能瘦。但很快身体的极限就到了——我感觉眼前一阵发黑,心脏也跳得异常剧烈,仿佛要冲出来。我赶紧停下来,双手撑在扶手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第二天,我找到李老师,把在健身房的锻炼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
李老师听完后说:“锻炼要像学习一样,得讲究方式方法,不能心急。光有热情不行,得找对路子。我之前教过一个学生,他本来是艺术学院的,那会儿体重有200多斤,为了瘦下来,加入了咱们学校体育锻炼社团,跟着老师系统学习了半年,减了60斤!现在他不仅是社团骨干,还成了健身教练。你也去社团锻炼吧,我和他说一下,让他格外照顾一下你。”
我找到那位学长。他先给我讲了些健身基本知识,告诉我那些器械适合锻炼哪些部位,然后,根据我的身体状况,为我量身定做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减肥计划。
“减肥不能只靠跑步,还要进行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而且,锻炼的时间和强度要循序渐进,不能过度训练。”学长一边说着,一边示范着教我力量训练动作。
在学长的指导下,我拿起哑铃,按照他教的动作,慢慢地举起、放下。一开始,我的动作很不标准,手臂也抖得厉害,但学长一直在旁边耐心地纠正我,鼓励我。
做完力量训练,他又带着我进行有氧运动,让我根据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来调整跑步机的速度。我跟着他的节奏,一步一步地跑着,虽然依然有些吃力,但已经没有昨天那种快要窒息的感觉了。锻炼结束后,学长还给我推荐了一份适合减肥期间吃的食谱。
学长把我的训练任务拆成三个阶段。每次锻炼结束后,我都会有一种成就感。经过三个阶段的训练后,我渐渐没有了早先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的疲惫感,身体感觉变得越来越轻盈。
很快,5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当我再次站上体重秤时,数字显示190斤。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成功了!我成功地减掉了100斤的体重。
二十分钟专注计划
减肥成功,对我的意义重大——在减掉体重的同时,我收获了毅力。
减肥前,我的学习状态和体重一样处于失控状态——作业本摊在桌上,写不了几行,手机就自动“跳”到手里,抖音短视频的魔性声音一响,眼睛就再也离不开画面。室友喊一句“开黑啊”,我立马扔下笔,冲进游戏战场,厮杀得不知白昼黑夜。白天课堂上,我脑子像被灌了铅,眼皮直打架。成绩?当然是一塌糊涂。
减肥取得成效后,我对坚持和自律有了信心,对往常的放纵就有了一种负罪感。每当学习犯困时,内心就会像最初减肥时那样,发生激烈交战:“要不眯一小会?”“不许睡。作业明天一早就要交。不能拖。”一想到自己减肥时能管住嘴,能扛住锻炼的苦,应该在学习时也能不放任自己堕落。
于是,我合上书本,起身去洗漱间,用冷水洗把脸。回来时,我刻意把手机调成静音,压被子最里面。然后,我翻开书本,定一个“20分钟专注计划”——20分钟内,只看这一页,别的什么都不管。没想到,20分钟结束,我竟看完了两页内容,还做了笔记!

我觉得,这种改变的成就感,比游戏里“五杀”还爽。
尝到甜头后,我开始把减肥的方法“移植”到学习上。减肥要拆分阶段,学习任务也可切成小块:每天早晨把手机调成番茄钟法状态,确保25分钟内专注学习,就像练俯卧撑一样专注;下午学专业课,先啃最难的知识点,像深蹲时咬牙扛到最后;晚上复习时,用思维导图把白天学的知识“串成链”,就像踩动感单车一样连续不断。渐渐地,我发现,把自律变成习惯,学习不再像先前那样受苦刑,而是像闯关游戏一样,每突破一个难点,都会很快乐,像在健身房做好一个高强度动作,多巴胺飙升,快乐窜上头。
学习的兴趣浓了,游戏的兴趣就淡了。形成了良性循环后,我的成绩开始突飞猛进——连续两次考进班级前三!室友向我取经,问我“咋突然变成学霸了?”我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律的做法。室友跟着效仿,宿舍里学习氛围渐渐浓厚起来,之前玩游戏玩得昏天黑地的状况越来越少见了。

现在每当我在学习间隙,抬头看向远方时,我都会不自由自主地想到那个下午,李老师陪我去医院的场景——如果没有那个下午,如果没有李老师和那位不厌其烦指导我的学长,我现在会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