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信院的故事

位置: 首页 我与信院的故事 正文

苏鑫:迷彩绿里的守望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02 13:35:11 点击:

编者按:苏鑫,女,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2008年8月入职信息学院,主要负责学生处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军事理论》、《军事训练》和《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管理,淬炼学院·国际商学院第五批异科导师。就职以来,除日常行政工作外,发表学术论文8篇,主持或参与省级及以上课题项目5项,在职期间曾荣获优秀异科导师,校级完满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迷彩初染:操场上种下守护的根

2011年的秋阳,带着北方特有的清冽,我怀揣着对“守护”二字尚显懵懂的认知,踏入学生处的办公室。命运的墨迹,自此在迷彩绿的底色上晕染开来。当第一次作为组织者站在新生军训动员大会的高台,目光所及是操场上翻涌如绿色海潮的方阵,数千张年轻脸庞上交织着离家的忐忑与对未来的憧憬,一种沉甸甸的、近乎神圣的责任感瞬间攫住了我——原来守护,可以具象为这片土地上一道道挺拔的脊梁。

这片操场,从此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刻度。烈日当空时,汗水浸透迷彩,学生们从最初的摇摇晃晃、叫苦不迭,到后来咬紧牙关,身形渐渐如青松般笔直;暴雨突至时,豆大的雨点砸在帽檐,泥水漫过鞋面,队列在教官的号令下,依旧像出鞘的利剑般岿然不动。我站在场边,看着他们晒脱皮的鼻梁、磨出血泡的脚后跟,心头滚烫。这哪里只是简单的队列训练?这是青春意志的淬火场,是将“娇气”锻造成“坚韧”、把“怯懦”淬炼为“担当”的熔炉。年复一年,迷彩服在时光与汗水的冲刷下褪色泛白,可年轻灵魂中那份不屈的刚毅光泽,却在磨砺中愈发夺目。这份最初的震撼与感动,像一颗种子深埋心底,生长出我十四载未曾动摇的守望。

钢枪与粉笔:双重阵地的无声耕耘

十四载春秋更迭,我的工作经纬始终清晰地围绕着国防教育、学生军训、征兵动员、校园安全以及军事理论课程的讲授。这并非简单的职责罗列,而是我生命与信院脉搏同频共振的证明。

军训场上,每一句精准嘹亮的口令,每一次标准利落的动作示范,背后都是无数次的揣摩与演练。我深知,这短暂的十几日,是塑造纪律意识、培育集体精神的黄金窗口。从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到筹备突发天气应急预案,从严格选聘教官团队到关怀参训学生身心,每一件事都要倾注如琢如磨的匠心。烈日下暴晒,风雨中坚守,我和同事们,始终是这片绿色方阵最坚实的后盾。

军事理论课的讲台,是我耕耘的另一片庄严阵地。如何将看似遥远、抽象的国防知识,化作点燃青年学子家国情怀的星火?如何让《孙子兵法》的智慧、现代战争形态的演变、我国国防建设的成就,不再只是书本上的铅字?我不断探索。从最初站上讲台的忐忑生涩,到如今能游刃有余地将晦涩理论融入鲜活的时代案例、贴近青年的思想关切,信院这片开放包容的沃土,给予我不断试错和成长的勇气。当看到台下年轻的眼神因讲述戍边将士的坚守而泛起波澜,因国家科技强军的突破而闪耀自豪的光芒,当收到远在边疆哨所、身着戎装的学生寄回的捷报家书,上书“老师,您课堂上的话,是我站岗时想起的力量”,那份无声却磅礴的成就,足以抚平所有备课的辛劳,重逾千钧。三尺讲台,连接着万里河山的壮阔。

绿意深浓:守护之光穿透岁月

十四年的岁月,并非全是波澜不惊的坦途。我也曾因个别学生抵触严格管理、心存不解而陷入困惑;也曾为征兵工作中千头万绪的审核、政考、送兵环节,在琐碎与繁重中身心俱疲。

但那些像珍珠般散落在时光里的闪光瞬间,总能穿透阴霾,照亮前路:办公室的门被轻轻叩响,一个晒得黝黑、身姿如白杨般挺拔的身影站在门口,带着高原风沙的气息与未改的赤诚,“啪”地敬了一个标准军礼:“老师,我退伍了!我回来了!”刹那间,温热的泪水模糊了视线;翻阅征兵名册时,看到熟悉的名字——那个曾在军事理论课上最活跃的提问者,那个在军训中主动照顾晕倒同学的身影,如今已成长为火箭军某部的技术骨干。他发来的照片里,身后是巍峨的发射架,眼神里满是沉甸甸的使命担当。

这些被汗水和热泪浸润的画面,如刀刻斧凿,深嵌于心,成为我职业生命中最珍贵、最沉甸的勋章。它们无声地诉说着:我的守望,并非单向的付出。我看到雏鹰在风雨中练硬了翅膀,看到散漫的步履变得坚定自律,看到懵懂的眼神沉淀出清澈的信念之光,更看到无数青春的选择,最终融入了祖国山河的壮阔图景——守护校园的安宁,更是在守护青年心中关于责任、勇气与家国大义的火种。这片迷彩绿,早已从工作服的颜色,沉淀为我生命中最深沉、最坚韧的底色,一种无声的信仰。

迷彩永不褪色:守望的课堂永不落幕

我与信院的故事,是生命年轮与教育热土的交织,是迷彩绿与青春红的辉映。从最初面对数千新生方阵的手足无措,到如今能沉稳指挥大型军训汇演;从军事理论课的照本宣科,到形成独具特色、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风格;从传统征兵宣传,到运用新媒体平台精准动员、建立退伍兵跟踪关怀机制……信院见证了我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也赋予我平台去开拓、去创新、去实现那份关于守护的朴素理想。

操场上的口号声会随着季节起落,军训的迷彩方阵年复一年地新旧交替。但我知道,属于我的守护课堂,永不落幕。它在那深夜亮着灯审核入伍材料的窗口,在那一次次深入宿舍宣讲安全知识的脚步里,在那军事理论课上与学生思想碰撞的火花中,更在那份年复一年、愈发厚重的责任与眷恋里。

这片土地赋予我的,是扎根十四载的年轮印记,是见证无数青春蜕变的无上荣光;而我回馈它的,是十四年如一日的赤诚之心,是融入血脉的守护承诺。未来,或许还会有更多个十四年。纵使岁月流转、青丝染霜,只要信院的号角依然嘹亮,只要这片土地上青春的旗帜依然飞扬,我愿永远做那个守望在迷彩方阵旁的身影,以责任为经,以深情为纬,在时光深处,继续编织这首关于坚守、关于成长、关于青春与家国梦想的深沉乐章。迷彩绿,是我生命永恒的注脚,是我与信院故事里,永不褪色的忠诚底色。

供稿:学生处